•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地仙桃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07:07:47

      《全國中草藥匯編》:地仙桃

      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別名 : 小紫草、墨飛

      、貓舌頭草

      來源 : 紫草科紫草屬植物梓木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

      ,以果實(shí)入藥
      。秋季果熟時(shí)采收
      ,曬干

      性味 :

      、辛
      ,溫

      功能主治 : 溫中健胃

      ,消腫止痛,止血
      。用于胃痛泛酸
      ,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
      ,骨折

      用法用量 : 1~2錢(研粉服3~5分);外用適量

      ,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地仙桃

      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出處 : 《陜西中草藥》

      來源 : 為紫草料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shí)。7~9月果熟時(shí)采收

      ,曬干

      原形態(tài) : ①梓木草,又名:琉璃草

      、接骨仙桃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
      。莖基部平臥
      ,伸長
      ,被粗毛,新枝自老枝葉腋生出
      ,直立
      。單葉互生;長橢圓形
      、狹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1.5~6厘米,寬5~20毫米
      ,先端圓鈍
      ,基部窄楔形,無柄或具短柄
      ,表面具粗毛
      。花單生于上部葉腋
      ,紫藍(lán)色
      ,很少白色;萼5裂
      ,裂片線狀披針形
      ,先端銳尖;花冠管喉部有5白線射出
      ,5裂
      ,橫徑15~18毫米;雄蕊5
      ;子房深4裂
      ,花柱1.小堅(jiān)果白色,長2.5~3毫米
      ,平滑
      。花期4~5月
      。生于向陽山地或林下
      。分布陜西、江蘇
      、福建
      、浙江、安徽
      、湖北等地
      。②大紫草,又名:麥家公
      、田紫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高20~40厘米,全株被白色剛毛
      。莖直立
      ,基部傾斜常有分枝。葉互生
      ,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長1~4厘米,寬1~7毫米
      ,全緣
      ,有短柄或無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ò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單生于莖上部葉腋;萼裂線形
      ,較花冠稍短
      ;花冠漏斗狀,長約6~7毫米
      ,喉部具突起
      。小堅(jiān)果灰色、稍有光澤
      ,具輕微的疣狀皺縮及微細(xì)的小疣
      ,長2~3毫米
      。夏季開花
      ,9月果熟。生于多石質(zhì)山坡
      、荒野草地或田間潮濕地帶
      。分布東北、陜西
      、河北
      、江蘇等地區(qū)。

      性狀 : 果實(shí)呈扁圓三角形

      ,長1.5~3毫米
      ,寬約1.5毫米,一側(cè)有棱
      ,先端略尖
      ,基部有疤痕,外表白色
      ,光滑潤澤
      。堅(jiān)硬
      ,破碎后可見種子,種皮與果殼愈合
      ,棕黑色
      ,種仁灰白色而略黃。富油脂

      化學(xué)成分 : 大紫草全草含蕓香甙0.25~0.44%或0.59%

      ,又含卅烷、廿六烷醇
      、棕櫚酸
      、肉豆蔻酸、月桂酸
      、油酸
      、亞油酸、亞麻酸等脂肪酸
      ,以及谷甾醇
      、延胡索酸、咖啡酸
      、葡萄糖
      、鼠李糖等。根中含延胡索酸
      、葡萄糖等

      性味 : 甘辛。溫

      功能主治 : 溫中健胃

      ,消腫止痛。治胃脹反酸
      ,胃寒疼痛
      ,吐血,跌打損傷
      ,骨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胃寒反酸:地仙桃三至五分,研粉

      ,生姜煎水沖服
      。②治嘔血:地仙桃一錢,芋兒七一錢,共嚼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地仙桃

      拼音注音 : Dì Xiān Táo

      別名 : 接骨仙桃草

      、馬非

      英文名 : Fruit of Zollinger Gromwell, Fruit of Corn Gromwell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草藥》地仙桃莖(去葉)

      、根:功效類似果實(shí)
      。(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紫草科植物梓木草或大紫草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 C.[Buglos-soides zollingeri(DC.) Jlhnst.]采收和儲(chǔ)藏:7-9月果熟時(shí)采收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地、林下路邊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
      、華中及陜西、甘肅
      、青海
      、新疆、江蘇
      、浙江
      、福建、臺(tái)灣
      、四川
      、貴州、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匍匐草本

      。根數(shù)條,粗線形
      ,外皮黑褐色
      。莖基部常平臥,匍匐
      ,莖長達(dá)30cm
      ;新枝自老枝葉腋長出
      ,直立
      ,全株被開展的糙伏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短柄
      ;葉片倒披針形或匙形,長3-6cm
      ,寬8-18cm
      ,莖生葉近無孔不入柄,倒披針形,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較狹
      ,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糙伏毛
      ,下面較密
      。花單生于新枝上部的葉腋
      ,或有數(shù)朵花形成稀疏的花序
      ;苞片葉狀,披針形
      ;花萼長6.5mm
      ,5裂,裂線狀披針形
      ,兩面被硬毛
      ,花冠藍(lán)色,稀藍(lán)紫色或白色
      ,長1.5-2cm
      ,5裂,裂征倒卵形
      ,近等大
      ,外面稍有毛,喉部有5條向簡部延伸的縱褶
      ,呈龍骨狀凸起
      ,與花冠裂片對(duì)生;雄蕊5
      ,內(nèi)藏
      ,著生在花冠簡中部以下;子房4深裂
      ,花柱1
      ,線形,直立
      ,柱頭頭狀
      。小堅(jiān)果4,斜卵圓形
      ,乳白色
      ,平滑,長2.5-3mm
      ,腹面中線凹陷成縱溝
      ,包在宿萼中
      。花期4-5月
      ,果期6-8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果實(shí)橢圓形或斜卵球形,長3-3.5mm

      ,腹面中線凹陷成縱溝
      。表面乳白色,光滑潤澤
      。質(zhì)堅(jiān)硬
      ,破碎后可見種子,種皮與果殼愈合
      ,棕黑色
      ,種仁灰白色而稍黃。富油脂

      化學(xué)成分 : 1.大紫草全草含蕓香甙0.25一0.44%或0.59%

      ,又含卅烷(n一Triacontane)、廿六烷醇(Cerylalcohol)
      、棕櫚酸(Palmitic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亞麻酸(Linolenicacid)等脂肪酸
      ,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
      、延胡索酸(F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
      、葡萄糖
      、鼠李糖等。2.等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性味 : 甘辛

      ;溫

      功能主治 : 溫中散寒;消腫止痛

      ;消腫止痛
      。主明脘冷痛作脹;泛吐酸水
      ;跌打腫痛
      ;骨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6g
      ;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17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jiǎng)e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shí)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羊外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