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Bàn Biān Qí
別名 : 巖鳳尾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疏羽半邊旗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dissitifolia Bak.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50-120cm。根莖橫走,頂端及葉柄被鉆形鱗片。葉革質(zhì),近簇生,二型;葉柄栗色至深棕色,具4棱,在羽軸上面兩側(cè)隆起的狹邊上有鋸齒狀小突起,其余光滑;孢子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二回半邊羽狀深裂;裂片三角形或半三角形 性味 : 微苦;涼 功能主治 : 涼血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22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