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獨(dú)腳柑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22:57:02

      《中藥大辭典》:獨(dú)腳柑

      拼音注音 : Dú Jiǎo Gān

      別名 : 干草(《廣州植物志》)

      ,細(xì)獨(dú)腳馬騮(《南寧市藥物志》)
      ,馬佬含菊(《廣西中藥志》)
      ,金鎖匙(《閩南民間草藥》),地蓮芝(《貴州植藥調(diào)查》)
      ,鹿草(《廣東中藥》Ⅱ)
      ,黃花甘(《廣東中藥》)。

      出處 :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為玄參科植物獨(dú)腳金的全草

      。夏
      、秋采集
      ,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平原和丘陵的草地

      ,常寄生其他植物的根上。分布廣東
      、廣西
      、貴州、福建等地
      。產(chǎn)廣東
      、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

      ,高8~15厘米
      。莖直立,粗糙或被毛
      ,單生或略分枝
      。上部葉互生,線形
      ;下部葉對生
      ,線形或披針形,葉長約1厘米或更短
      ,很少有齒缺,有時(shí)退化為鱗片
      。穗狀花序頂生
      ,花黃色、紅色或白色
      ,下部者疏離
      ,上部者較靠近,無柄
      ;苞片通常長于萼
      ;萼管狀,5裂
      ,通常有棱10條
      ;花冠管纖弱,長約8毫米
      ,近頂端彎曲
      ,唇形,上唇2裂
      ,下唇3裂
      ,上唇較下唇為短
      ;雄蕊4,內(nèi)藏
      ,花藥1室
      ;雌蕊1,花柱細(xì)長
      ,頂端棒狀
      。蒴果近球形或長橢圓形,室裂
      ,種子多數(shù)
      。花期7月
      。果期8~9月

      性狀 : 干燥的全草,全體呈黃褐色或綠褐色

      ,莖細(xì)
      ,被灰白色糙毛。葉線形或披針形
      ,多數(shù)脫落
      。中部以上為稀疏的穗狀花序,除少數(shù)未結(jié)果的植株可見干枯的花冠外
      ,其余大部都已脫落
      。萼管狀,蒴果黑褐色
      ,內(nèi)藏于萼筒中
      ,花柱殘存,種子細(xì)小
      ,黃棕色
      。以植株完整、帶綠色
      、無泥砂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含氨基酸、有機(jī)酸

      、酚類

      性味 : 甘淡,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淡
      ,性平。"②《本草求原》:"甘淡
      ,平
      。"③《南寧市藥物志》:"甘平
      ,微苦。"④《泉州本草》:"味淡
      ,有微毒
      。"

      功能主治 : 清肝,健脾

      ,消食
      ,殺蟲。治小兒傷食
      ,疳積
      ,黃腫,夜盲
      。①《生草藥性備要》:"除小兒黃氣
      ,蟲積。"②《本草求原》:"消疳積黃腫
      。"③《南寧市藥物志》:"退熱解渴
      ,消食。治疳積煩渴
      。"④《野生藥植圖說》:"治肝蛭病
      。"⑤《泉州本草》:"殺蟲,解毒
      ,清心火
      。"⑥《福建中草藥》:"健脾消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2~5錢

      復(fù)方 : ①治小兒疳積、夜盲:獨(dú)腳柑三

      、五錢。和豬肝煮熟服
      ,日服一次
      。(《閩南民間草藥》)②治小兒傷食:獨(dú)腳金干全草、截葉鐵掃帚各三至五錢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③治夜盲:獨(dú)腳金干全草五錢至一兩。配家禽家畜肝臟煮服
      。(《福建中草藥》)

      備注 : 廣西尚有一種同屬植物大獨(dú)腳金的全草

      ,功用相同,與本品同等使用
      。參見"小白花蘇"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獨(dú)腳柑

      拼音注音 : Dú Jiǎo Gān

      別名 : 細(xì)獨(dú)腳馬騮

      、馬佬含菊、金鎖匙
      、地蓮芝
      、鹿草、疳積草
      、黃花甘
      、同肢草、犸騮草
      、地連枝
      、消米蟲、五疳草
      、黃花積藥草
      、串金黃

      英文名 : Herb of Asiatic Striga

      出處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獨(dú)腳金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triga asiatica (L)O. Kuntze.采收和儲(chǔ)藏:夏

      、秋季采收
      ,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莊稼地和荒草地

      ,寄生于寄主的根深蒂固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
      、福建
      、臺灣、湖南
      、廣東
      、廣西、貴州
      、云南

      原形態(tài) : 獨(dú)腳金 一年生半寄生草本,高10-30cm

      。全株被剛毛
      。莖單1,少分枝
      。葉下部者對生
      ,上部者互生,葉片線形或狹披針形
      ,長約1cm或更短
      ,有時(shí)退化為鱗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味湟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或在莖頂端形成穗狀花序
      ,下部花疏,上部花緊密
      ,無柄
      ;苞片常長于萼;萼管狀
      ,5裂
      ,裂片鉆形,具棱10條
      ;花冠黃色
      、紅色或白色,長1-1.5cm
      ,花冠先端急劇彎曲
      ,上唇短2裂,下唇3裂
      ;雄蕊4
      ,內(nèi)蒙,花室1室
      ;花柱細(xì)長
      ,先端棒狀。蒴果卵形
      ,包于宿存的萼內(nèi)
      。種子多數(sh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月
      ,果期8-9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干燥的全草

      ,全體呈黃褐色或綠褐色
      ,莖細(xì)
      ,被灰白色糙毛
      。葉線形或披針形
      ,多數(shù)脫落
      。中部以上為稀疏的穗狀花序,除少數(shù)未結(jié)果的植株可見干枯的花冠外
      ,其余大部都已脫薄;萼管狀
      。蒴果黑褐色,藏于萼筒中
      ,花柱殘存
      。種子細(xì)小
      ,黃棕色。以植株完整
      、帶綠色
      、無泥砂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木犀草素二甲醚(luteolin-3

      ,4-dimethyl ether)
      ,木犀草素7,3
      ,4-三甲醚(luteolin7
      ,3,4-trimethyl ether)
      ,刺槐素-7-甲醚(acacetin-7-methyl ether)
      ,刺槐素(acacetin),金圣草素(chrysoeriol)
      ,和芹菜素(apigenin)[1]

      藥理作用 : 獨(dú)腳柑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癰桿菌和白喉有顯著抑制作用

      ,對乙型鏈球菌
      、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和痢桿菌也有定程度的抑制作用[1]

      歸經(jīng) : 歸肝

      ;脾;胃經(jīng)

      性味 : 味甘

      ;微苦
      ;性涼

      功能主治 : 健脾消積;清熱殺蟲

      。主小兒傷食
      ;疳積黃腫;夜盲
      ;夏季熱
      ;腹瀉;肝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0-15g

      復(fù)方 : ①治小兒疳積、夜盲:獨(dú)腳柑三

      、五錢
      。和豬肝煮熟服,日服一次。(《閩南民間草藥》)②治小兒傷食:獨(dú)腳金干全草
      、截葉鐵掃帚各三至五錢
      。水煎服。(《福建中草藥》)③治夜盲:獨(dú)腳金干全草五錢至一兩
      。配家禽家畜肝臟煮服
      。(《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除小兒黃氣,蟲積

      。2.《本草求原》:消疳積黃腫
      。3.《南寧市藥物志》:退熱解渴,消食
      。治疳積煩渴
      。4.《野生藥植圖說》:治肝蛭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37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