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Fènɡ Guàn Cǎo
別名 : 鳳凰草(《生草藥性備要》),鳳尾草(《嶺南采藥錄》) 出處 : 《生草藥性備要》 來(lái)源 : 為鳳尾蕨科植物劍葉鳳尾蕨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溪邊或林下陰濕處。分布華南、福建、臺(tái)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 性味 : 味淡微苦,性寒。①《嶺南采藥錄》:"味苦,性微寒,有小毒。"②《廣東中草藥》:"淡微苦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痢疾,瘧疾,黃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損傷,扁桃體炎,腮腺炎,瘡毒,濕疹。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折傷,或洗疳、疥瘡,亦治痢疾,又退黃氣。"②《嶺南采藥錄》:"專解腹中邪熱諸毒,殺蟲。治鼻衄,諸下血,血崩,血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各型細(xì)菌性痢疾(不包括暴發(fā)型) :用干品去根莖,切碎。每斤加水15斤煮沸1小時(shí),過濾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Fènɡ Guàn Cǎo 別名 : 鳳凰草 英文名 : Herb of Sword Brake 出處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劍葉鳳尾蕨的根莖或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莖,洗凈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 藥理作用 : 煎劑在10-20%濃度時(shí)能抑制弗氏及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但不能殺菌 歸經(jīng) : 肝;大腸;膀胱經(jīng) 性味 : 苦;微澀;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痢疾;泄瀉;瘧疾;黃疸;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折傷,或洗疳、疥瘡,亦治痢疾,又退黃氣。2.《嶺南采藥錄》:專解腹中邪熱諸毒,殺蟲。治鼻衄,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腫痛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43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鳳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