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寒,F,中藥,浮海石" />
拼音注音 : Fú Hǎi Shí
別名 : 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 英文名 : Pumice 出處 : 出自《本草從新》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及瘤分胞苔蟲等的骨骼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2.為太平洋兩岸很普通的品種 原形態(tài) : 1.脊突苔蟲 性狀 : 性狀鑒定:1.浮石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cm,有的可達20cm。表面粗糙,有多數(shù)大小不等的細孔,灰白色或灰黃色。質(zhì)硬而松脆,易砸碎,斷面粗糙有小孔,有的具絹絲樣光澤或無。體輕,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氣微弱,味淡。以體輕、灰白色、浮水看為佳。產(chǎn)廣東、福建、山東 化學成分 :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 炮制 : 海浮石:洗凈曬干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味咸 功能主治 :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主痰熱咳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方 : ①治卒咳嗽不止:浮石二兩。搗羅為末 各家論述 : 1. 朱震亨:海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45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浮尸草
下一篇:
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