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瓜蒂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17:17:12

      《全國中草藥匯編》:瓜蒂

      拼音注音 : Guā Dì

      別名 : 苦丁香

      、甜瓜蒂、香瓜蒂

      來源 : 為葫蘆科甜瓜屬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梗,其種子也作藥用

      。甜瓜盛產(chǎn)期
      ,剪取青綠色瓜蒂陰干即可。

      性味 :

      ,寒
      。有毒。

      注意 : 體弱及有心臟病者忌用

      功能主治 : 催吐

      ,退黃疸。用于食積不化
      ,食物中毒
      ,癲癇痰盛;外用治急
      、慢性肝炎
      ,肝硬化。

      用法用量 : 2~5分

      ,制成散劑
      ,內(nèi)服催吐;外用適量
      ,納鼻孔中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瓜蒂

      拼音注音 : Guā Dì

      別名 : 甜瓜蒂(陶弘景),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ā肚Ы鹨矸健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苦丁香(《本草衍義補(bǔ)遺》),甜瓜把(《山東中藥》)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蒂

      。6~7月間,采摘尚未老熟的果實
      ,切取果蒂
      ,陰干。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

      性狀 : 干燥的果蒂

      ,其果柄略彎曲,上有縱棱
      ,微皺縮
      ;連接果實的一端漸膨大,即花萼的殘基
      。表面黃褐色
      ,有時帶有卷曲的果皮。質(zhì)柔韌
      ,不易折斷
      。氣微,味苦。以干燥
      、色黃
      、稍帶果柄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蒂含噴瓜素

      藥理作用 : 對胃腸道的影響

      。實驗動物內(nèi)服甜瓜素Melotoxin后,有嘔吐及下痢的癥狀
      ,但皮下或靜脈注射時則無反應(yīng)
      。因此甜瓜素刺激胃感覺神經(jīng)后,反射地興奮嘔吐中樞而引起上述癥狀
      。有謂甜瓜根可作催吐或利尿劑

      歸經(jīng) : 入脾、胃經(jīng)

      。①《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
      ,足陽明、太陰經(jīng)
      。"②《本草匯言》:"入手
      、足陽明經(jīng)。"③《本草再新》:"入心
      、脾二經(jīng)
      。"

      性味 : 苦,寒

      ,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苦,寒
      。"②《別錄》:"有毒
      。"

      注意 : 體虛、失血及上部無實邪者忌服

      。①《傷寒論》:"諸亡血、虛家
      ,不可與
      。"②《本草衍義補(bǔ)遺》:"胃弱者勿用。病后
      ,產(chǎn)后宜深戒之
      。"

      功能主治 : 吐風(fēng)痰宿食,瀉水濕停飲

      。治痰涎宿食
      ,壅塞上脘,胸中痞梗,風(fēng)痰癲癇
      ,濕熱黃疸
      ,四肢浮腫,鼻塞
      ,喉痹
      。①《本經(jīng)》:"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
      ,下水
      ,殺蠱毒,咳逆上氣
      ,及食諸果
      ,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②《別錄》:"去鼻中息肉
      ,療黃疸。"③《日華子本草》:"治腦塞熱齆
      ,眼昏
      ,吐痰。"④《綱目》:"吐風(fēng)熱痰涎
      。治風(fēng)眩
      、頭痛、癲癇
      ,喉痹
      ,頭面有濕氣。"⑤《本草再新》:"瀉心火
      ,健脾土
      ,利濕消水,止頭痛衄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0.8~1.5錢;或入丸
      、散
      。外用:研末搐鼻。

      復(fù)方 : ①治病如桂枝證

      ,頭不痛
      ,項不強(qiáng),寸脈微浮
      ,胸中痞粳
      ,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中有寒也
      ,當(dāng)吐之:瓜蒂一分(熬黃)
      ,赤小豆一分。上二味
      ,各別搗篩
      ,為散已,合治之
      ,取-錢匕
      ,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
      ,煮作稀糜
      ,去滓,取汁和散
      ,溫頓服之
      ,不吐者,少少加
      ,得快吐乃止
      。(《傷寒論》瓜蒂散)②治風(fēng)涎暴作,氣塞倒臥:甜瓜蒂(曝極干)
      ,不限多少
      ,為細(xì)末。量疾
      ,每用一
      、二錢匕:膩粉一錢匕,以水半合同調(diào)勻
      ,灌之
      。服之良久,涎自出
      ,或涎未出
      ,含砂糖一塊,下咽
      ,涎即出
      。(《本草衍義》)③治諸風(fēng)膈痰,諸癇涎涌:瓜蒂炒黃為末
      ,量人以酸薤水一盞調(diào)下,取吐
      。(《活法機(jī)要》)④治風(fēng)痢
      、纏喉風(fēng)、咳嗽、遍身風(fēng)疹
      、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
      ,細(xì)碾為末,壯年一字
      ,十五(歲)以下及老怯半字
      ,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頃
      ,含砂糖一塊
      ,良久涎如水出;年深
      ,涎盡有一塊如涎
      ,布水上如鑒矣。涎盡
      ,食粥一
      、兩日。如吐多困甚
      ,咽麝香湯一盞即止矣
      。麝細(xì)研溫水調(diào)下。(《經(jīng)驗后方》)⑤治發(fā)狂欲走:瓜蒂末
      ,井水服一錢
      ,取吐。(《圣惠方》)⑥治齁喘痰氣:苦丁香三個為末
      ,水調(diào)服
      ,吐痰即止。(《朱氏集驗醫(yī)方》)⑦治太陽中暍
      ,身熱疼重而脈微弱
      ,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又治諸黃:瓜蒂二七個
      ,銼,以水一升
      ,煮取五合
      ,去渣頓服。(《金匱要略》一物瓜蒂湯)⑧治黃疸目黃不除:瓜丁細(xì)末如一大豆許
      ,內(nèi)鼻中
      ,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黃水出
      。(《千金翼方》瓜丁散)⑨治癊黃黃疸及暴急黃:瓜蒂
      、丁香各七枚
      ,小豆七粒。為末
      ,吹黑豆許刁:鼻中
      ,少時黃水出。(《食療本草》)⑩治濕家
      ,頭中寒濕
      ,頭疼鼻塞而煩者:瓜蒂末,口含水
      ,搐一字許入鼻中
      ,出黃水。(《類證活人書》)⑾治鼻中息肉:陳瓜蒂一分
      ,搗羅為末
      ,以羊脂和,以少許敷息肉上
      ,日三用之
      。(《圣惠方》瓜蒂膏)⑿治牙齒痛:瓜蒂七枚,炒黃碾散
      ,以麝香相和
      ,新綿裹,病牙處咬之
      。(《圣濟(jì)總錄》瓜蒂散)⒀治瘧
      ,無問新久:瓜蒂二七枚,搗
      ,水漬一宿服之
      。(《千金方》)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急性黃痘型傳染性肝炎:㈠口服法:取未成熟的甜瓜蒂6克(干品),裝入小口瓶內(nèi)

      ,加開水100毫升
      ,浸10分鐘后加熱,待瓶口微微出氣約3~4分鐘
      ,即將瓶口塞緊
      ;10天后取出過濾3~4次,經(jīng)高壓滅菌3~4小時(借以減少副作用)后始可服用
      。每日2~3次食后服
      ,10個月至3歲小兒每次1毫升,4~12歲2毫升
      ,成人5毫升
      。或用生瓜蒂50克
      ,玄胡650克
      ,公丁香350克
      ,共研細(xì)末,加入白糖350克
      ,淀粉200克,葡萄糖500克
      ,混合制成蜜丸(每丸含瓜蒂25毫克)
      。日服2次,每次半丸
      。小兒酌減
      。㈡鼻腔吸入法:將在7、8月間剪下之瓜蒂把陰干
      ,用文火焙黃
      ,研粉分包,每包0.1~0.15克
      。用時取1包分成4~6等分
      ,于晨起空腹時每隔20~30分鐘從兩鼻孔各吸入一等分,經(jīng)40分鐘至1小時許鼻腔便流出黃色分泌液
      ,每隔5~7天(視體質(zhì)情況)用l包
      ,4包為一療程。吸入深度以至中鼻道為宜
      ;如吸得過深
      ,會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個別還可能產(chǎn)生發(fā)熱
      。吸藥時宜取俯臥
      、側(cè)臥或坐位。臨床共治151例
      ,除年老體弱及小兒單用瓜蒂液或丸口服外
      ,其余均并用鼻腔吸入法;重癥患者加用其它中藥
      、靜脈輸液等
      。結(jié)果治愈(癥狀消失,肝脾回縮至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蚍€(wěn)定
      ,肝功能復(fù)查2次完全恢復(fù)正常)者占93.33%,好轉(zhuǎn)(癥狀明顯減輕
      ,肝功能好轉(zhuǎn))者占6.67%
      。平均治愈日數(shù)34.77天。普遍在吸藥1~2次后食欲增進(jìn)
      ,黃疸消退
      ;一般吸藥3~5次(平均3.17次)即可治愈
      ,計:食欲增加平均6.43天,肝脾回縮正常23.29天
      ,肝功能恢復(fù)正常(黃疸指數(shù)11.88天
      ,轉(zhuǎn)氨酶及其它項目25.63天),副作用:吸入后鼻粘膜易干燥
      ,有時可引起少量鼻血
      ,另有單用瓜蒂液口服觀察103例,結(jié)果在10天內(nèi)治愈昔占46.6%
      ,15天內(nèi)治愈者達(dá)92.2%
      ;肝腫恢復(fù)至肋緣下1.5厘米以內(nèi),在30天內(nèi)者占35.92%
      ,在40天內(nèi)者占97.09%
      ;黃疸在5天內(nèi)消失者占70.87%,10天內(nèi)消失者為95.14%
      ;尿三膽試驗陽性及肝功能異常的病例
      ,治療后全部恢復(fù)正常。追蹤觀察1~2年未發(fā)現(xiàn)肝硬化或死亡病例
      。治療中未見副作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56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丹沙草
      、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苾擅媲郙aesa indica (Roxb.)A. DC.,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