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貫葉連翹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19:27:08

    《中藥大辭典》:貫葉連翹

    拼音注音 : Guàn Yè Lián Qiáo

    別名 : 小汗淋草(《南京民間藥草》)

    ,小過路黃
    、小種黃(《貴州民間方藥集》)
    ,趕山鞭
    、千層樓、上天梯(《四川中藥志》)
    ,小對月草(《貴州植藥調(diào)查》),小對葉草
    、小種癀藥(《貴州草藥》)

    出處 : 《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 : 為藤黃科植物貫葉連翹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野生于山坡

    、樹林下或草叢中
    。分布江蘇
    、山東
    、四川
    、江西、陜西
    、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

    ,多分枝
    ,枝皆腋生
    。葉較密,對生
    ,橢圓形至線形,長1~2厘米
    ,寬3~9毫米,先端鈍
    ,全緣,基部抱莖
    ,散布透明腺點,葉緣有黑色腺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ㄖo頂或枝端,成聚傘花序
    ,萼片5,披針形
    ,邊緣有黑色的腺點;花瓣5
    ,較萼片為長
    ,黃色
    ;花瓣和花藥都有黑色腺點
    ;雄蕊多數(shù),組成3束
    ;子房1室
    ,花柱3裂。蒴果長圓形
    ,開裂
    。種子為圓筒形
    。花期6~7月
    。果期10月。

    性味 : ①《四川中藥志》:"性平

    ,味澀
    ,無毒
    。"②《貴州草藥》:"性平
    ,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收斂止血
    ,利濕
    。治咯血
    ,吐血,腸風下血
    ,外傷出血
    ,風濕骨痛,口鼻生瘡
    ,腫毒,湯火傷
    。①《南京民間藥草》:"根苗:煎水服,可治吐血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咯血
    ,吐血
    ,刀傷出血;外用消無名腫毒
    ,治痄腮,消咽喉熱
    。"③《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骨痛及湯火灼傷。"④《貴州草藥》:"清熱,解毒
    ,通乳
    ,利濕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

    。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
    、鮮葉揉絨塞鼻

    復方 : ①治吐血:貫葉連翹五錢至一兩(與仙鶴草、六月雪同用)

    。煎水服。(《南京民間藥草》)②治癆傷腰痛:貫葉連翹花
    、葉
    ,矮陀陀
    。燉豬筒子骨服
    。(《四川中藥志》)③治口鼻生匿:小對葉草葉搓絨,塞鼻。④治乳癤:小對葉草嫩葉尖數(shù)片
    ,揉塞鼻孔(左乳痛塞右鼻孔
    ,右乳痛塞左鼻孔)
    ,干時換藥
    ;并用此藥搗絨敷痛處;又用此藥一至二兩煎水當茶喝
    。乳癤巳潰爛者不能用
    。⑤治乳少:小對葉草一兩
    。燉肉吃。⑥治黃疸肝炎:小對葉草二兩
    。煎水服
    。(③方以下出《貴州草藥》)⑦治湯火灼傷:貫葉連翹研末,調(diào)麻油搽
    。(《四川中藥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貫葉連翹

    拼音注音 : Guàn Yè Lián Qiáo

    別名 : 過路黃、小種黃

    、趕山鞭、千層樓
    、上天梯
    、小對月草
    、小對葉草
    、小癀藥
    、大對葉草
    、小劉寄奴
    、小葉金絲桃

    英文名 : Common St.John's wort Herb, all-grass of Common St. John's wort

    出處 : 出自《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貫葉連翹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perforatum 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
    。7-10月采收全草,洗凈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或雜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
    、陜西
    、甘肅
    、新疆
    、山東、江蘇
    、江西、河南
    、湖北
    、湖南、四川
    、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貫葉連翹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m左右。莖直立
    ,分枝多,枝皆腋生
    ,莖和枝兩側各有凸起縱脈1條
    。單葉對生
    ;葉無柄;葉片較密
    ,橢圓形以至條形
    ,長1-2cm,寬0.3-0.7cm
    ,先端正鈍,基部微抱莖
    ,全緣
    ,密被透明腺點
    。聚傘花序頂生;花較大
    ,黃色
    ;萼片5
    ,披針形
    ,邊緣有稀疏的黑色腺點
    ;花瓣5
    ,較萼片長,邊緣有黑色腺點
    ;雄蕊多數(shù),合生成3束
    ,花藥上有黑色腺點;子房上位
    ,花柱3裂。蒴果長圓形
    ,具背生的腺條及側生的囊狀腺體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7月
    ,果期8-9月

    栽培 : 1.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

    ,可利用零星隙地栽培。2.種植:用種子繁殖
    。四川地區(qū)在3月播種
    。播前,翻挖土地
    ,敲細整平
    ,按行
    、株距各約25cm開穴,深約3cm
    ,施人畜糞水后,每畝用種子6-8兩
    ,拌入混有人畜糞水的草木灰里
    ,勻撒穴里
    。3.當苗高3-7cm時勻苗、補苗
    ,每穴有苗 5-7株。第1年生長緩慢
    ,中耕除草5次
    。第1次結合勻苗進行,第2
    、3、4
    、5次,在5
    、7
    、9、11月進行
    。第1
    、3
    、5次 中除后
    ,都要追肥1次
    。以后每年都可中除4次,在3
    、5、7
    、10月進行;追肥3次
    ,在3、5
    、10月中除后進行。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
    ,也可施用氮素化肥

    化學成分 : 全草含鞣質(zhì)10%

    ,酸解產(chǎn)生花白素
    ;揮發(fā)油主成分為蒎烯、倍半萜烯
    ;樹脂〔中有抗菌成分稱貫葉連翹樹脂Ⅰ,Ⅱ(HyperesinⅠ及Ⅱ)〕;另含維生素C
    、胡蘿卜素、蕓香甙(葉含2%
    ,花0.095%)、金絲桃甙
    、槲皮甙
    、槲皮素
    、咖啡酸
    、綠原酸
    、少量皂甙
    、β-谷甾醇。根
    、莖并含癸醛
    、月桂酸
    、甘露醇
    。全草用稀NaOH溶液水解后
    ,可抽提出具有抑菌能力的衣馬寧(Imanin)
    。全草還含金絲桃屬素(Hypericin),以花瓣的含量最高(0.245%)
    。貫葉金絲桃:全草含雙蒽酮化合物:金絲桃素(hypericin)、偽金絲桃素(pseudohypericin)
    、原金絲桃素(pro-tohypericin)
    ;尚含環(huán)偽金絲桃素(cyclopseudohypericin)、去甲基環(huán)偽金絲桃素(desmethylcyclopseudohypericin)
    ,并報道測定偽金絲桃素的碳原子數(shù)為30
    ,故可能為一混合物
    。金絲桃素含量在幼嫩植物中較低,花期較高
    ;花瓣中較高
    ,葉中較低,莖中最低
    。蒽酚化合物:大黃素蒽酚(emodinanthranol)。揮發(fā)油:含量0.6%-1.25%(花期較多
    ,果約2.2%),油中含有蒎烯
    、2-甲基辛烷
    、正壬烷α-丁香烯、β-丁香烯
    、正辛醛、正癸醛及微量萜烯醇類
    。黃酮化合物:含量3.35%-7.4%,主要為金絲桃甙(hyperoside,hyperin)及蕓香甙
    ,另含槲皮甙、異槲皮甙及槲皮素
    。花含hyperforin及adhyperforin。全草尚含少量咖啡酸
    、綠原酸
    、膽堿
    、菸酸、β-谷甾醇
    、無色花青素
    、胡蘿卜素
    、維生素C及鞣質(zhì)(約10%)
    。此外
    ,將干燥植株與0.5%氫氧化鈉溶液共沸
    ,可得到一抑菌作用的制劑伊馬寧(imanin)
    ;在植物生長2-3年的芽期
    、盛花期或幼果期所含的抗菌物質(zhì)較多。又從丙酮提取物的制劑新伊馬寧(novlimanin,含有全草中絕大部分極性小的酚甙及小部分黃酮和雙蒽酮化合物)中分離出一種新的抗菌物質(zhì)貫葉金絲桃素(hyperforin),為含有4個異戊烯類鏈狀的雙環(huán)四酮化合物

    藥理作用 : 全草有收斂

    、抗菌作用
    ,并能止血。浸劑或提取物對動物毒性很小
    ,靜脈注射能加強心臟活動,收縮血管
    ,升高血壓
    ,還有利膽作用
    。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效力
    ,對革蘭氏陰性菌則否。其莢皮的丙酮提取物在1∶200000時對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而在1∶20000時有殺菌作用。Imanin體外試驗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菌濃度為1∶150000-500000
    。另據(jù)報道抗菌有效成分為二種高度不飽和的樹脂(HyperesinⅠ及Ⅱ),對肺炎球菌
    、溶血性鏈球菌均有作用
    ;果實效力強
    ,種子中則含量很少。根、花有抗結核桿菌的作用
    。全草浸劑還有驅(qū)腸蟲作用,如對蟯蟲
    、膜殼絳蟲都有效
    ,對狗蛔蟲病也有效。全草中所含的黃酮類有對抗可卡因?qū)π∈蟮呐d奮作用
    。金絲桃屬素為含于花及其他部分之紅色螢光色素
    ,對動物有毒
    ,可使動物對光線過度敏感。牲畜食入全草或此色素后
    ,再經(jīng)日光或其他光線之照射,可使缺乏色素的皮膚局部發(fā)生強烈刺激
    、麻痹
    、炎癥等。對精神抑郁患者
    ,小量應用
    ,據(jù)云可增加食欲
    、體重及活動性
    。國外有外用于燒、燙傷
    ,口腔炎
    ,各種潰瘍;內(nèi)服治胃腸炎、膽囊炎
    ,也有用作止血劑的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味苦

    ;澀;性平

    功能主治 : 收斂止血

    ;調(diào)經(jīng)通乳
    ;清熱解毒;利濕
    。主咯血
    ;吐血
    ;腸風下血
    ;崩漏;外傷出血
    ;月經(jīng)炒調(diào);乳婦乳汁不下
    ;黃疸;咽喉疼痛
    ;目赤腫痛;尿路感染
    ;口鼻生瘡;癰癤腫毒
    ;燙火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揉絨塞鼻
    ;或干口研末敷。

    復方 : 治吐血方《南京民間草藥》

    ;治癆傷腰痛方《四川中藥志》
    ;治乳癤方《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 1.《南京民間藥草》:根苗:煎水服,可治吐血

    。2.《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
    。治咯血
    ,吐血
    ,刀傷出血;外用消無名腫毒
    ,治痄腮,消咽喉熱
    。3.《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骨痛及湯火灼傷
    。4.《貴州草藥》:清熱,解毒
    ,通乳
    ,利濕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5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石長生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
    、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