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紅豆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13:00:51

      《中藥大辭典》:紅豆

      拼音注音 : Hónɡ Dòu

      出處 :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 為豆科植物紅豆樹的種子。秋末冬初采種子

      ,備用。

      生境分布 : 生于河旁或林邊

      。分布陜西
      、江蘇、湖北
      、廣西、四川

      原形態(tài) : 紅豆樹

      ,又名:鄂西紅豆樹、江陰紅豆樹
      。喬木,高9~15米
      。樹皮灰色
      ,光滑。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互生
      ;長(zhǎng)12~20厘米
      ;小葉5~7枚
      ,近革質(zhì),長(zhǎng)橢圓形或長(zhǎng)橢圓狀卵形
      ,長(zhǎng)5~12厘米,寬2.5~5厘米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或鈍,無毛
      ,下面灰白色
      ,邊全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
      ;花白色或淡紅色
      ,少有香氣;萼鐘狀
      ,密生黃棕色短柔毛,裂片短
      ,幾圓形
      ;花冠蝶形,花瓣均具爪
      ;雄蕊10
      ,分離
      ;子房上位
      ,無毛,有胚珠5~6個(gè)
      ,花柱1,紫色
      ,彎曲
      ,柱頭斜生
      。莢果木質(zhì)
      ,扁平
      ,圓形或橢圓形
      ,長(zhǎng)4~6.5厘米,寬2.5~4厘米
      ,先端喙?f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種子1~2粒
      ,鮮紅色
      ,光亮,近圓形
      ,長(zhǎng)1.3~2厘米
      ,種臍長(zhǎng)約9毫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5月。果期10月。

      化學(xué)成分 : 本屬多種植物含有N-甲基金雀花堿

      、N-甲基四氫金雀花堿、紅豆樹寧堿
      、黃花木堿等生物堿

      性味 : 《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味苦

      ,有小毒
      。"

      功能主治 : 《四川常用中草藥》:"理氣

      ,通經(jīng)
      。治疝氣,腹痛
      ,血滯經(jīng)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5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紅豆

      拼音注音 : Hónɡ Dòu

      別名 : 鄂西紅豆樹、江陰紅豆樹

      英文名 : Seed of Hosie Ormosia

      出處 :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紅豆樹的種子。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Ormosis hosiei Hemsl.et Wils.[O.taiana C.Y.Chiao]采收和儲(chǔ)藏:紅豆在栽后15-20年開花結(jié)果

      。在10-11月
      ,種子成熟時(shí),打下果實(shí)
      ,曬到果莢開裂后,篩出種子
      ,再曬至全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900m,稀達(dá)1350m的河旁

      、山坡
      、山谷林內(nèi)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
      、甘肅、江蘇
      、安徽
      、浙江、江西
      、福建
      、湖北、四川
      、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紅豆樹 喬木

      ,高20-30m
      。樹皮灰綠色,平滑
      ;小枝綠色
      ,幼時(shí)有黃褐色細(xì)毛
      ;冬芽有褐黃色細(xì)毛
      。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zhǎng)12-23cm;葉柄長(zhǎng)2-4cm
      ;小葉(l-)2(-4)對(duì)
      ,薄革質(zhì)
      ,卵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zhǎng)3-10.5cm,寬l.5-5cm
      。先端急尖或漸尖
      ,基部圓形或闊楔形
      ,上面深綠色
      ,下面淡綠色
      ,全緣
      。圓錐花序頂生或膠生,長(zhǎng)15-20cm
      ,下垂;花疏
      ,有香氣
      ;花萼鐘形,淺裂
      ,萼齒三角形
      ,紫綠色
      ,密被褐色短柔毛
      ;花冠白色或淡紫色
      ,旗瓣倒卵形
      ,翼瓣與龍骨瓣均為長(zhǎng)橢圓形
      ;雄蕊10
      ,花藥黃色
      ;子房無毛
      ,內(nèi)有胚珠5-6
      ,花柱紫色
      ,線狀
      ,彎曲,柱頭斜生
      。莢果近圓開
      ,扁平
      ,長(zhǎng)3.3-4.8cm
      ,寬23-3.5cm,先端有短喙
      。種子1-2顆
      ,近圓形,紅色
      ,長(zhǎng)1.5-1.8cm,種臍長(zhǎng)約9mm
      ,位于長(zhǎng)軸一側(cè)
      。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紅豆為常綠喬木

      。喜溫暖向陽(yáng)環(huán)境
      ,對(duì)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排水良好而較深厚的夾沙土較好
      。 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也可挖取根部萌生小苗栽種
      。種子繁殖:3-4日播種
      ,種子應(yīng)用濕沙混合貯藏催芽
      。在1.3m寬的高畦上,按行距30cm左右開橫溝播種
      ,1hm2用種量1125kg左右。播后施人畜糞水
      ,并蓋火灰一層
      ,出苗后要淺薅松土,并用清淡人畜糞水追肥1次
      ,以后中耕除草3-4次
      ,并施肥1次過冬
      。因幼苗生長(zhǎng)緩慢
      ,在苗圃需培育4-5年,待苗高60-100cm時(shí)才能挖苗定植
      ,在3-4月移栽
      ,株距8m
      。田間管理 栽后生長(zhǎng)較慢
      ,每年都要除草松窩1-2次。在封株后
      。只砍除林下落木
      ,不要其他管理。

      性狀 : 性狀鑒別 種子橢圓形

      ,或近圓形,長(zhǎng)1.3-1.8cm
      ,表面鮮紅色或暗紅色
      ,有光澤,側(cè)面有條狀種臍
      ,長(zhǎng)約8mm。種皮堅(jiān)脆
      。子葉發(fā)達(dá)
      ,2枚富油性。氣微

      化學(xué)成分 : 含N-甲基金雀花堿(N-methyl-cytisine),N-甲基四氫金雀花堿(N-methyltetrahydr -ocytisine)

      ,紅豆裂堿(ormosanine)
      ,18-表紅豆裂堿(18-epiormosanine)和黃花木堿(piptanthine)。亦含蛋白質(zhì)

      歸經(jīng) :

      ;脾經(jīng)

      性味 : 苦;性平

      ;小毒

      功能主治 : 理氣活血;清熱解毒

      。主心胃氣痛
      ;疝氣疼痛;血滯經(jīng)閉
      ;無名腫毒;疔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6-15

      各家論述 : 《四川常用中草藥》:理氣,通經(jīng)

      。治疝氣
      ,腹痛
      ,血滯經(jīng)閉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78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石長(zhǎng)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zhǎng)生草、丹沙草
      、生肌草
      、石中珠、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zhǎng)生,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1.《別錄》云:“石長(zhǎng)生
      桑白皮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