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uā Guǎi Ténɡ Gēn
出處 : 《泉州本草》
來源 : 為夾竹桃科植物簾子藤的根。隨時可乘,洗凈 生境分布 : 生于低山區(qū)或丘陵地灌木叢中或小樹林中,分布廣西、廣東、云南,貴州、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簾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綠攀援藤本。枝柔弱,平滑,圓柱形;幼枝微被短茸毛。葉對生,軟紙質 歸經 : 入肝 性味 : 味苦辛 功能主治 : ①活絡行血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uā Guǎi Ténɡ Gēn 別名 : 菜豆藤 出處 : 出自《泉州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簾子藤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tsia laxiflora(Bl.)O.Kuntze[Val-laris laxiflora B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地疏林中 原形態(tài) : 常綠木質攀援灌木 歸經 : 肝 性味 : 苦;辛 功能主治 : 祛風除濕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鮮品90-120g;或浸酒。 各家論述 : 1.《泉州本草》:活絡行血,除濕去風。治跌打損傷,關節(jié)痛風,癰疽及婦女閉經。2.《廣西藥植名錄》:治貧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80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花拐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