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ěi Rén Jiāo Gēn
別名 : 觀音姜(《南寧市藥物志》),小芭蕉頭(《四川中藥志》)。
出處 :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莖。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美人蕉(《楓窗小牘》)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久痢,咯血,血崩,白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瘡毒癰腫。①《生草藥性備要》:"退熱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紅崩:小芭蕉頭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取美人蕉鮮根2~4兩(最大量不超過半斤)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ěi Rén Jiāo Gēn 別名 : 觀音姜、小芭蕉頭 英文名 : Root of India Canna, India Canna Rhizome 出處 :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或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 indica L.[C.chinensis Willd.]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挖 生境分布 : 全國各地普遍栽植,亦有野生于濕潤草地 原形態(tài) : 美人蕉,多年生草本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喜濕暖炎熱的高溫氣候,忌強風(fēng)和霜凍,不耐寒。適應(yīng)性較強,任何土質(zhì)均可生長,但宜選擇肥活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和分株繁殖法。種子繁殖:3-4月,撒播播前凈種皮割傷或磨傷,播后覆一層細(xì)土。分株繁殖;4月,將貯藏的根莖分割為每2-3個芽1叢,按行株距1m ×0.5m開穴栽植。田間管理,栽種時施有機肥作底肥,生長期至開花前再施1-2次追肥。每年中耕除草2-3次。冬季注意防霜 化學(xué)成分 : 含β-植物血凝素(β-lectins) 藥理作用 : 1.保肝利膽:鮮美人蕉根莖煎劑1:5濃度15ml/kg灌胃,連續(xù)8天 歸經(jīng) : 心;小腸;肝經(jīng) 性味 : 味甘;微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調(diào)經(jīng);利水。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黃疸;痢疾;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 ①治紅崩:小芭蕉頭、映山紅。燒雞服。②治紅崩,白帶,虛火牙痛:小芭蕉頭、糯米。燉雞服。③治白帶:小芭蕉頭、小過路黃。燉雞服。(①--③方均出《四川中藥志》)④治小兒肚脹發(fā)燒:小芭蕉頭花葉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取美人蕉鮮根2-4兩(最大量不超過半斤)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退熱毒,敷大瘡,又利小水。2.《南寧市藥物志》:收斂,驅(qū)痰。治久痢,咯血,神經(jīng)病。3.《四川中藥志》:補腎虛。治血崩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8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美人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