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ǎ Niào Pào
別名 : 羊尿泡
來源 : 茄科馬尿泡屬植物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 性味 : 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外用治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 取適量水煎洗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ǎ Niào Pào 別名 : 唐沖嘎保(藏名) 英文名 : RADIX PRZEWALSKII TANGUTICAE 來源 : 本品為茄科植物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的干燥根。秋末果熟后采挖 性狀 : 本品呈長圓柱形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鑒別 : (1)本品粉末呈淺棕色 性味 : 苦,寒;有毒 注意 : 本品有毒 功能主治 : 鎮(zhèn)靜止痛 用法用量 : 1~2g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ǎ Niào Pào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馬尿泡的根及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Man-dragora shebbearei Fisch,;Przewalskia roborowskii Przewals.]采收和儲藏:秋末苗枯或初夏出苗初期采挖根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200-5000m的高山砂礫地及干旱草原。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懷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25cm,直徑1.5-3cm,表面暗棕色或淡棕黃色。主根于根頭下部或于離根頭數(shù)厘米處常分為2-3枝,具細縱皺紋,并有多數(shù)淺色橫向突起的皮孔。質(zhì)堅脆,折斷時有粉塵,斷面粗糙而疏松,類白色至黃白色,皮部很薄,形成層環(huán)棕色,木部占極大部分,有多數(shù)放射狀裂隙。氣微,味苦。種子近腎形秋扁,長約3mm,寬約2.5mm 化學成分 : 根中含托品堿(tropine),紅古豆堿(cuscohy-grine)山莨菪堿(anisodamine),即左旋6-羥基天仙子胺(6-hy-droxyhyoscyamine),天仙子胺(hyoscyamine),去水阿托品(apoat-ropine),樟柳堿(anisodine),東莨菪堿(scopolamin)即天仙子堿(byoscine),托烷醇(tropanol),相思子堿(abrine)。根所含生物堿的90%為天仙子胺。 藥理作用 : 1.外周抗膽堿作用:山莨菪堿能對抗乙酰膽堿引起的腸及膀胱平滑肌收縮和血壓下降,并使在體腸管張力變?nèi)?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鑒別 : 1.取粉末1g,放入50ml帶塞錐形瓶中,用氨水0.3ml浸潤,15分鐘后加入氯仿20ml,冷浸過夜后濾過 性味 : 味苦;辛 注意 : 《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有毒,內(nèi)服宜慎。" 功能主治 : 解痙止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15-0.3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0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中藥大辭典》:馬尿泡
《中華本草》:馬尿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