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iú Zhī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牛抖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脂肪。
性味 : 《綱目》:"甘,溫 注意 : 《綱目》:"多食發(fā)痼疾 功能主治 : 《綱目》:"治諸瘡 復(fù)方 : ①治渴利:生栝樓根(去皮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Niú Zhī 別名 : 牛、水牛 英文名 : Ox fat, Water Buffalo fa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2.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飼養(yǎng),以南方水稻田地區(qū)為多。 原形態(tài) :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qiáng)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 化學(xué)成分 : 黃牛脂肪主要成分是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及油酸(oleic acid)的甘油酯。不飽和酸絕大部分是油酸(oleic acid)。牛脂的脂肪酸組成:棕櫚酸25%-32.5%,硬脂酸14.1%-28.6%,肉豆蔻酸2%-7.8%,油酸38.9%-49.6%,亞油酸(linoleic acid)1.1%-5%。不皂化物在1%以下。 歸經(jīng) : 肺;胃;腎經(jīng) 性味 : 味甘 注意 : 《綱目》:多食發(fā)痼疾 功能主治 : 潤燥止渴;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或熬膏,9-30g 各家論述 : 《綱目》:治諸瘡,疥癬,白禿。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2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牛胞衣
下一篇:
牛腦
《中華本草》: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