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Pánɡ Pí Yú
別名 : 鱊鮬、鱖鯞(《爾雅》),婢聶、青衣魚(崔豹《古今注》),旁皮鯽(《爾雅翼》),鮬魚(《滇南本草》),文魮(《醫(yī)林纂要》)。
出處 : 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 : 為鯉科動物中華鳑鲏魚的肉。
生境分布 : 棲于江河、湖泊、池沼中。以藻類植物為食。多分布華東、華南一帶。
原形態(tài) : 體側(cè)扁,高而短,略呈卵圓形。體長約4~15厘米 性味 : ①《滇南本草》:"味甘。"②《醫(yī)林纂要》:"甘,溫。" 功能主治 : ①《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補(bǔ)髓,補(bǔ)三焦之火。"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益脾胃。"③《醫(yī)林纂要》:"善發(fā)瘡,可用以起痘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Pánɡ Pí Yú 別名 : 魚婢、妾魚、青衣魚、旁皮鯽、鳑魮鯽、文魮、糠片魚 英文名 : Chinese bitterling 出處 : 出自 姚可成《食物本草》。1.《爾雅》郭蹼注:(鳑鲏魚)小魚也,似腸子而黑。2. 孟銑:卿魚與JIE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中華鳑鲏魚的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江河、湖泊 原形態(tài) : 中華鳑鲏魚,體側(cè)扁,卵圓形。頭小,眼大,口端位,下頜稍短于上頜,無須。鰓耙短小,外側(cè)10枚 化學(xué)成分 : 肌肉含蛋白質(zhì)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味甘 功能主治 : 補(bǔ)氣健脾;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100-200g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鳑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