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茄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23:29:28

      《中藥大辭典》:茄子

      拼音注音 : Qié Zi

      別名 : 落蘇(孟詵)

      、昆侖瓜(《大業(yè)雜記》),草鱉甲(《養(yǎng)生主論》)
      ,酪酥(《五代貽子錄》),矮瓜
      、吊菜子(《廣州植物志》)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shí)

      。夏
      、秋果熟時(shí)采收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茄,又名:東風(fēng)草(《滇南本草》)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
      ,粗壯
      ,高60~100厘米,基部木質(zhì)化
      ,上部分枝,綠色或紫色
      ,無刺或有疏刺
      ,全體被星狀柔毛
      。單葉互生
      ;葉片卵狀橢圓形,長6~18厘米
      ,寬3.5~12厘米
      ,先端鈍尖,基部常歪斜
      ,葉緣常波狀淺裂,表面暗綠色
      ,兩面具星狀柔毛
      ;葉柄長2~5厘米。聚傘花序側(cè)生
      ,僅含花數(shù)朵;花萼鐘形
      ,頂端5裂
      ,裂片披針形
      ,具星狀柔毛
      ;花冠紫藍(lán)色,橫徑約3厘米
      ,裂片長卵形,開展
      ,外具細(xì)毛
      ;雄蕊5
      ,花絲短
      ,著生花冠喉部,花藥黃色
      。分離,圍繞花柱四周
      ,頂端孔裂
      ;雌蕊1,子房2室
      ,花柱圓柱形,柱頭小
      。漿果長橢圓形
      、球形或長柱形,深紫色
      、淡綠色或黃白色,光滑
      ;基部有宿存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8月
      ,花后結(jié)實(shí)。

      化學(xué)成分 : 含胡蘆巴堿

      、水蘇堿
      、膽堿、龍葵堿等多種生物堿
      。種子中龍葵堿的含量最高,為1.2~1.5%
      。果皮含色素茄色甙
      、紫蘇甙,以及飛燕草素-3-葡萄糖甙
      ,飛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等

      藥理作用 :

      、葉(新鮮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
      ,能降低兔與人的血膽甾醇水平
      ,并有利尿作用;但有人給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克/日
      ,未能證實(shí)此結(jié)果。

      歸經(jīng) : 入脾

      、胃
      、大腸經(jīng)。①《本草求真》:"入腸
      、胃
      。"②《本草再新》:"入肝
      、脾二經(jīng)
      。"

      性味 : 甘,涼。①《開寶本草》:"味甘

      ,寒。"②《隨息居飲食譜》:"甘
      ,涼
      。"

      功能主治 : 清熱

      ,活血
      ,止痛,消腫
      。治腸風(fēng)下血,熱毒瘡癰,皮膚潰瘍。①孟詵:"主寒熱
      ,五藏勞
      。又醋摩之,敷腫毒。"②崔禹錫《食經(jīng)》:"主充皮膚,益氣力,腳氣
      。"③《日華子本草》:"治溫疾
      ,傳尸勞氣
      。"④《滇南本草》:"散血
      ,止乳疼
      ,消腫寬腸
      ,燒灰米湯飲
      ,治腸風(fēng)下血不止及血痔
      。"⑤《醫(yī)林纂要》:"寬中
      ,散血
      ,止渴
      。"⑥《隨息居飲食譜》:"活血
      ,止痛
      ,消癰,殺蟲
      ,已瘧
      ,瘕疝諸病
      。"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內(nèi)服:入丸
      、散或泡酒

      復(fù)方 : ①治大風(fēng)熱痰:大黃老茄子不計(jì)多少

      ,以新瓶盛貯
      ,埋之土中,經(jīng)一年盡化為水
      ,取出
      ,入苦參末同丸,如梧子
      。食已及欲臥時(shí)
      ,酒下三十粒。(《本草圖經(jīng)》)②治久患腸風(fēng)瀉血:茄子大者三枚
      。上一味
      ,先將一枚濕紙裹,于煻火內(nèi)煨熟
      ,取出入磁罐子
      ,乘熱以無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蠟紙封閉
      ,經(jīng)三宿,去茄子
      ,暖酒空心分服
      。如是更作,不過三度
      。(《圣濟(jì)總錄》茄子酒)③治熱瘡: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
      ,令口小
      ,去瓤三分
      ,似一罐子
      ,將合于腫上角
      。如已出膿,再用
      ,取瘥為度。(《圣濟(jì)總錄》茄子角方)④治婦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開者
      ,陰干
      ,燒存性
      ,研末
      ,水調(diào)涂。(《婦人良方補(bǔ)遺》)

      臨床應(yīng)用 : 茄子外用治療多種外科疾患:㈠老爛腳:取新鮮紫色茄子之皮

      ,局部外敷,每日1~2次
      。初用時(shí)局部癥狀加重
      ,1星期左右反應(yīng)消失。㈡皮膚潰瘍:取茄子煨煅存性
      ,研成細(xì)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勻
      ,撒布創(chuàng)面
      ,紗布包扎
      。㈢乳腺炎
      、疔瘡癰疽:將茄子細(xì)末撒于凡士林紗布上。外敷患處
      。共治4例皆有效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茄子

      拼音注音 : Qié Zi

      別名 : 落蘇

      、昆侖瓜
      、草鱉甲、酪酥
      、白茄、表水茄
      、紫茄
      、黃茄、東風(fēng)草
      、銀茄
      、黃水茄、醬茄
      、糟茄
      、昆侖紫瓜
      、矮瓜
      、吊菜子、雞蛋茄
      、卵茄

      英文名 : fruit of Garden Eggplant, fruit of Eggplan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王隱君《養(yǎng)生主論》治瘧方用干茄
      ,諱名草鱉甲
      ,蓋以鱉甲能治寒熱,茄亦能治寒熱故爾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 [S. esculentum Du- nal;S; melongena L.uar .esculentum (Dunal) Nees]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熟時(shí)采收

      生境分布 : 原產(chǎn)亞洲熱帶,Sendtner認(rèn)為原產(chǎn)阿拉伯。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

      ,高60-100cm
      。莖直立
      、粗壯,上部分枝
      ,綠色或紫色
      ,無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蛴惺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全體被星狀柔毛。單葉互生
      ;葉柄長2-4.5cm;葉片卵狀橢圓形
      ,長8-18cm
      ,寬5-11cm
      ,先端鈍尖
      ,基部不相等
      ,葉緣常波狀淺裂,表面暗綠色
      ,兩面具星狀柔毛
      。能孕花單生,不孕花蝎尾狀與能孕花并出
      ;花萼鐘形
      ,頂端5裂,裂片披針形
      ,具星狀柔毛
      ;花冠紫藍(lán)色
      ,直徑約3cm
      ,裂片三角形,長約1cm
      ;雄蕊5
      ,花絲短
      ,著生于花冠喉部
      ,花藥黃色,分離
      ,先端孔裂;雌蕊1
      ,子房2室
      ,花柱圓球形,柱頭小
      。漿果長橢圓形、于形或長柱形
      ,溶紫色
      、淡綠色或黃白色,光滑
      ,基部有宿存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8月
      ,花后結(jié)實(shí)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性喜高溫

      ,生育的適溫是22-30℃
      ,適于中性到微堿性土壤,能忍受較高的土壤溶液濃度
      ,喜肥不耐旱,在耕層深厚
      ,富含有機(jī)質(zhì)
      ,保肥保水能力強(qiáng)的沖積土上栽培最為合適。忌連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灾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也可用育苗移栽法。但現(xiàn)在茄子栽培已全部采用育苗移栽方式
      。在栽培季節(jié)上,一般分昌茄子和晚茄子兩種
      ,早茄子栽培于早春
      ,陽畦育苗
      ,晚霜后露地定植,也可陽畦育苗
      ,寧植后覆蓋塑料薄膜的早熟栽培
      ;晚茄子育苗較晚
      ,于小麥?zhǔn)斋@后定植
      ,且育苗可在露地進(jìn)行。北方地區(qū)一般采用早茄子的春夏露地栽培
      ;于1月底2月初
      ,將經(jīng)過浸種、催芽處理的種子撒播于育苗陽畦內(nèi)
      ,要求陽畦溫度保持在25-30℃
      ,光照要充足。經(jīng)5-6d后
      ,可出苗
      ,播后10d左右苗出齊
      ,子葉平展時(shí)
      ,要及時(shí)移植
      。第1次移植時(shí),將小苗直接移入營養(yǎng)土方內(nèi)
      ,等長出兩片真葉時(shí)
      ,再移入大營養(yǎng)方中
      。定植前8-10d
      ,要加強(qiáng)通風(fēng)鍛煉,早熟品種一般用平畦
      ,密植方式,晚熟品種采用與甘藍(lán)等是作的栽培方式
      。田間管理 定植后應(yīng)及時(shí)中耕
      ,促發(fā)根,緩苗后如干旱
      ,可澆水,地表干時(shí)及時(shí)中耕
      、培土以蹲苗
      ,追1次催果肥,灌1次“催果水”可用氮素化肥
      ,每1hm2施入18.75-30kg;雨季應(yīng)注意排水防澇
      ;炎熱多雨季節(jié)
      ,必須堅(jiān)持定持定期使用殺蟲、殺菌藥劑

      性狀 : 性狀鑒別 果實(shí)呈不規(guī)則圓形或長圓形

      ,大小不等。表面棕黃色
      ,極皺縮,先端略凹隱,基部有宿萼和果梗
      。宿萼灰黑色
      ,具不明顯的5齒
      ,果梗具縱真紋理
      ,果皮革質(zhì),有光澤
      。種子多數(shù),近腎形
      ,稍扁
      ,淡棕色,長2-4mm
      ,寬2-3mm
      ,氣微,味苦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含胡蘆巴堿(trigonelline)

      ,水蘇堿(sta-chydrine)[1],茄堿(solanine)[2]
      ,飛燕草甙(delphin)
      ,對-香豆酸(p-caumaric acid),飛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idin-3-monoglu-coside)[3]
      ,飛燕草素-3-[4-(對-香豆酰)-鼠李糖基(1→6)葡萄糖甙]-5-葡萄糖甙(dilhinidin-3-[4-(P-coumaroyl)-rhamnosyl(1→6)glucoside]-5-glucoside)
      ,紫蘇寧(shisonin)[4],羅必明(lubi-min)[5],ζ-羥基谷氨酸(ζ-hydroxyglutamic acid)[6]
      ,甲羥戊酸(mevalonic acid即hiochic acid)[7],另報(bào)道從果實(shí)中分得除羅必明外的其他倍半萜[8]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9],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10].種子中分得替告皂甙元(tigogein)
      ,薯蕷皂甙元(sios-genin)[11]
      ,8-羊毛甾醇(lanos-terol)
      ,24-亞甲基-8-羊毛甾烯-3β-醇(24-methylenelanost-8-en-3β-ol),環(huán)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
      ,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
      ,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羽扇豆醇(lupeol)
      ,β-香樹脂醇(β-amyrin)[12]
      ,茄子中含7種必需氨基酸:蘇氨酸(threonine)
      ,纈氨酸(va-line)
      ,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
      ,蛋氨酸(methionine)[13]
      。另外,茄子中還含有蘋果酸(malic acid)和少量枸櫞酸(citric acid)[14]

      藥理作用 :

      、葉(新鮮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與人的血膽甾醇水平
      ,并有利尿作用
      ;但有人給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g/日
      ,未能證實(shí)此結(jié)果

      歸經(jīng) : 歸脾;胃

      ;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甘

      ;性涼

      注意 : 《食療本草〉:“不可多食

      ,動(dòng)氣
      ,亦發(fā)痼疾。熟者少食之
      ,無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祭淙瞬豢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發(fā)痼疾。

      功能主治 : 清熱

      ;活血;消腫
      。主腸風(fēng)下血
      ;熱毒瘡癰;皮膚潰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 1.孟詵:主寒熱

      ,五藏勞。又醋摩之
      ,敷腫毒。2.崔禹錫《食經(jīng)》:主充皮膚
      ,益氣力
      ,腳氣。3.《日華子本草》:治溫疾
      ,傳尸勞氣。4.《滇南本草》:散血
      ,止乳疼
      ,消腫寬腸,燒灰米湯飲
      ,治腸風(fēng)下血不止及血痔。5.《醫(yī)林纂要》:寬中
      ,散血
      ,止渴。6.《隨息居飲食譜》:活血
      ,止痛,消癰
      ,殺蟲
      ,已瘧、瘕疝諸病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
      。1.《別錄》云:“石長生,生咸陽山谷
      。”2.《本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jiǎng)e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shí)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苾擅媲郙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
      、臭大青
      、鴨公青、淡婆婆
      、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
      ,涼。功能主治 : 清頭熱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苿?dòng)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宰羊時(shí)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tuán)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