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iáo Mài Qī
別名 : 白藥子、石天蕎(《陜西中草藥》),紅要子(《河南中草藥手冊》) 出處 : 《陜西中藥志》 來源 : 為蓼科植物翼蓼的塊根。秋季采收,挖出后 生境分布 : 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布我國西北地區(qū)。產(chǎn)陜西。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莖長數(shù)米,下部分節(jié)。淡紫紅色,上部不分節(jié),綠色。葉互生,心狀三角形,或心狀卵形,長4~8厘米,寬3~5厘米 性狀 : 塊根肉質(zhì) 性味 : 酸苦 功能主治 : 涼血消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腰痛:蕎麥七、芋兒七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Qiáo Mài Qī 別名 : 白藥子 出處 : 出自《陜西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翼蓼的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e et Diels采收和儲藏:秋季挖出塊根,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泥土,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山密林或山坡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蔓性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塊根近圓柱形,長約10cm,直徑2-8cm。根頭部留有突起的莖基或支根殘基,凹凸不平,有的已切成塊片。表面棕紅色至棕色,光滑或皺縮,剖面可見縱橫走向的維管束雙纖維。質(zhì)堅(jiān)硬,難折斷。氣微,味苦。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木柱層為12-18列黃棕色木栓細(xì)胞 化學(xué)成分 : 蕎麥七塊根含少量蒽釀(總蒽配0.02%) 藥理作用 : 本品煎劑在試管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qiáng)的抗菌作用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 : 1.《陜西中藥志》:止血涼血。治吐血,衄血,紅白痢疾,崩帶,風(fēng)濕寒痹。2.《陜西中草藥》:涼血止血,除濕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蕎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