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í Zhù
別名 : 臭蘇、青白蘇(《日華子本草》)。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唇形科植物薺苧的莖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河邊草地及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及東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軸除節(jié)外均無毛,或疏生白長毛。葉對生;葉片卵形、闊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3廈米,寬1~2.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葉柄長5~15毫米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精油0.11~0.5%,精油的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約占90% 歸經(jīng) : 《本草匯言》:"入手、足陽明經(jīng)。" 性味 : 《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 ①《本草拾遺》:"除蟻瘺,捼碎敷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