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薔薇花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23:31:06

    《中藥大辭典》:薔薇花

    拼音注音 : Qiánɡ Wēi Huā

    別名 : 刺花(《綱目》)

    ,白殘花(《藥材資料匯編》)
    ,柴米米花(《江蘇植藥志》)。

    出處 : 《醫(yī)林纂要》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的花朵

    。5~6月花盛開時(shí)
    ,擇晴天采收
    ,曬干

    生境分布 : 多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分布山東
    、河南、江蘇
    、安徽
    、浙江、江西
    、湖南
    、湖北、四川
    、云南
    、貴州、福建
    、廣東
    、廣西、新疆等地
    。主產(chǎn)浙江
    、江蘇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花薔薇

    ,又名:墻麻
    、牛棘
    、墻薇(《本經(jīng)》),牛勒
    、山棗(《吳普本草》)
    ,薔蘼
    、山棘
    、薔薇(《別錄》)
    ,玉雞苗(《清異錄》),刺縻(《救荒本草》)
    ,刺紅、野薔薇(《群芳譜》)
    ,倒鉤刺
    、和尚頭、七姊妹
    。落葉小灌木
    ,高達(dá)2米
    。莖
    、枝多尖刺,有時(shí)呈偃伏或纏繞狀
    ,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
    ;小葉通常9枚
    ,橢圓形或廣卵形
    ,先端鈍或尖,基部鈍圓形
    ,邊緣有鋸齒
    ,兩面無毛或被柔毛
    ;托葉極明顯
    ,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邊緣篦狀深裂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ǘ鄶?shù)簇生
    ,為圓錐形傘房花序
    ,白色,芳香
    ,花梗上著生少數(shù)腺毛;萼片5
    ,披針形
    ,密生絨毛;花瓣5片
    ,心臟形或廣倒卵形
    ,凹頭
    ;雄蕊多數(shù)
    ;花柱無毛
    ,合生
    ,伸出于萼筒外
    ,花托成熟時(shí)肉質(zhì)而有光澤
    。瘦果,生在環(huán)狀或壺狀花托里面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6月
    。果期8~9月

    性狀 : 干燥花朵大多破散不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ㄝ嗯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背面黃白色或棕色
    ,疏生刺狀毛
    ,無絨毛或具少數(shù)絨毛,內(nèi)表面密被白色絨毛
    ;花瓣三角狀卵形,黃白色至棕色
    ,多皺縮卷曲
    ,脈紋明顯;雄蕊多數(shù)
    ,黃色
    ,卷曲成團(tuán);花柱突出
    ,無毛
    ;花托壺形,表面棕紅色
    ,基部有長短不等的果柄。氣微弱
    ,味微苦澀。以無花托及葉片摻雜,花瓣完整
    、色白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花含黃芪甙

    ,又含揮發(fā)油0.02~0.03%左右

    性味 : 甘,涼

    。①《藥材資料匯編》:"甘
    ,平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
    ,涼。"③《上海常用中草藥》:"苦澀
    ,寒
    。"

    注意 : 《綱目拾遺》:"劉克中云

    ,香烈大耗真氣
    ,虛人忌服之。"

    功能主治 : 清暑

    ,和胃
    ,止血。治暑熱吐血
    ,口渴
    ,瀉痢,瘧疾
    ,刀傷出血
    。①《醫(yī)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瘡
    ,去瘀生肌
    。"②《綱目拾遺》:"治瘧,婦人郁結(jié)吐血
    。"③《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芳香健胃
    。"④《南寧市藥物志》:"治泄瀉
    、下痢
    。"⑤《上海常用中草藥》:"清暑熱,順氣和胃
    ,解渴
    ,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2錢
    。外用:研末撒。

    復(fù)方 : ①治瘧疾:野薔薇花

    ,拌茶煎服。(《群芳譜》)②治暑熱胸悶
    ,吐血口渴
    ,嘔吐不思飲食:白殘花一錢五分至三錢。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藥》)

    備注 : 除上述品種外

    ,小果薔薇的花在江蘇亦作薔薇花使用
    ,其花萼背面疏生刺狀毛
    ,花柱有白毛,其他與上種同
    。參見"小金櫻"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薔薇花

    拼音注音 : Qiánɡ Wēi Huā

    別名 : 刺花

    、白殘花
    、柴米米花、

    英文名 : Flower of Japanese Rose

    出處 : 出自《醫(yī)林纂要》

    ;1.陶弘景:營實(shí)即是薔薇子
    , 以白花者為良
    。根
    ,亦可煮釀酒,莖葉
    ,亦可煮作飲
    。2.《蜀本草》:《圖經(jīng)》云
    ,薔薇莖間多刺
    ,蔓生,子若杜棠子
    ,其花有百葉八出六出
    ,或赤或白者
    ,今所在有之
    。3.《綱目》:薔薇
    ,野生林塹間。春抽嫩蕻
    ,小兒掐去皮刺食之;既長則成叢似蔓
    ,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xì)齒
    ;四
    、五月開花,四出
    ,黃心,有白色
    、粉紅二者
    ;結(jié)子成簇,生青熟紅
    ,其核有白毛
    ,如金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采收和儲(chǔ)藏:5-6月花盛開時(shí)
    ,擇晴天采集,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

    、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山東
    、江蘇、河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野薔薇 攀援灌木

    ,小枝有短
    、粗稍彎曲皮刺
    。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shí)3
    ,連葉柄長5-10cm
    ;托葉篦齒狀
    ,大部貼生于葉柄
    ;小葉片倒卵形
    ,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
    ,寬0.8-2.8cm
    ,先端急尖或圓鈍
    ,基部近圓形或楔形
    ,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
    ,下面有柔毛
    ,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尚裕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
    ,花直徑1.5-2cm;萼片5
    ,披針形,有時(shí)中部具2個(gè)線形裂片
    ;花瓣5
    ,白色,寬倒卵形
    ,先端微凹,基部楔形
    ;雄蕊多數(shù)
    ;花柱結(jié)合成束。果實(shí)近球形
    ,直徑6-8mm
    ,紅褐色或紫褐色
    ,有光澤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

    ,喜光耐半陰
    ,好肥耐瘠
    ,不耐水濕,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扦插或壓條繁殖法
    。扦插法:9-10月
    ,先當(dāng)年生粗壯飽滿的枝條
    ,截成20-25cm長作插條,用泥漿法扦插
    ,插入泥漿中2/3或1/2
    ,每1㎡約插1000枝左右
    。次年2月移植。壓條法:2-3月
    ,選2年生枝條
    ,壓其中部部分。壓入土部分用刀刻傷
    ,壓入土內(nèi)約5-6cm深
    ,壓實(shí),露出土面的枝梢要用木棍支直
    。壓后經(jīng)常澆水,1年便能生根
    ,次年1月便可切離移植
    。定植時(shí)按行株距70cm×50cm開穴定植。田間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3-4次
    ,結(jié)合中耕除草施肥2次
    ,第1次施肥在春芽萌動(dòng)時(shí),用稀腐熟人畜糞尿澆在根的周圍
    ;第2次施肥在秋季落葉后,在植株周圍挖一圓圈
    ,埋入堆肥或畜糞

    性狀 : 性狀鑒別 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針形

    ,密被絨毛;花瓣黃白色至棕色
    ,多數(shù)萎落皺縮卷曲
    ,平展后呈三角狀卵形
    ,長約1.3cm,寬約1cm
    ,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
    ,可見條狀脈紋(維管束)
    。雄蕊多數(shù),著生于花萼筒上
    ,黃色
    ,卷曲成團(tuán)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ㄍ行匦危坑虚L短不等的花柄
    。質(zhì)脆易碎
    。氣微香,味微苦而澀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淡黃白色。①上表皮乳突呈饅頭狀或類三角形
    ,表皮細(xì)胞呈類多角形
    、類方形。②螺紋導(dǎo)管直徑14-25μm
    。③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
    ,淡黃棕色
    ,直徑28-42μm,可見3個(gè)萌發(fā)孔及1-3個(gè)萌發(fā)溝
    ,外壁薄,光滑
    。④草酸鈣簇晶直徑28-42μm

    化學(xué)成分 : 花的揮發(fā)油含28種化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為2
    ,5
    ,5-三甲基庚二烯(2
    ,5
    ,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

    鑒別 : 取粗粉1g

    ,加甲醇15ml
    ,加熱回流30min
    ,濾過,取濾液1ml
    ,加鎂粉少許與鹽酸1滴
    ,溶液漸顯櫻紅色
    。(檢查黃酮類)

    歸經(jīng) :

    ;大腸經(jīng)

    性味 : 苦、澀

    ;涼

    注意 : 《綱目拾遺》:劉克中云

    ,香烈大耗真氣,虛人忌服之。

    功能主治 : 清暑

    ,和胃
    ,活血止血,解毒
    。主暑熱煩渴
    ;胃脘脹悶,吐血
    ,衄血
    ,口瘡,癰癤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6g。

    復(fù)方 : ①治瘧疾: 野薔薇花

    ,拌茶煎服。 (《群芳譜》)②治暑熱胸悶
    ,吐血口渴
    ,嘔吐不思飲食: 白殘花一錢五分至三錢。 煎服
    。 (《上海常用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醫(yī)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瘡

    ,去瘀生肌。2.《綱目拾遺》:治瘧
    ,婦人郁結(jié)吐血
    。3.《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芳香健胃。4.《南寧市藥物志》:治泄瀉
    、下痢
    。5.《上海常用中草藥》:清暑熱
    ,順氣和胃
    ,解渴,止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jiǎng)e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shí)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 : 云南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
    、臭大青
    、鴨公青、淡婆婆
    、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苿?dòng)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tuán)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