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青木香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23:32:55

《中國藥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 Qīnɡ Mù Xiānɡ

別名 : 土青木香

、青藤香
、蛇參根
、獨行根

英文名 : RADIX ARISTOLOCHIAE

來源 : 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春

、秋二季采挖
,除去須根及泥沙
,曬干

性狀 : 本品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略彎曲

,長3~15cm,直徑0.5~1.5cm
。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
,有縱皺紋及須根痕
。質(zhì)脆,易折斷
,斷面不平坦
,皮部淡黃色
,木部寬廣,射線類白色
,放射狀排列
,形成層環(huán)明顯,黃棕色
。氣香特異
,味苦。

貯藏 : 置陰涼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洗凈,潤透
,切厚片
,曬干。

鑒別 :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棕色木栓細胞

。皮層中散有油細胞
,內(nèi)含黃棕色油滴
。韌皮部較寬
,亦有油細胞。形成層成環(huán)
。木射線寬廣
,薄壁組織較發(fā)達;木質(zhì)部常有數(shù)個較長大
,自中央向外成放射狀排列的維管束
,由導管、管胞
、木纖維組成
。(2)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
,加熱回流1小時
,濾過,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青木香對照藥材3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
,以苯-甲醇-冰醋酸(5:0.8:0.1)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
,晾干
,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歸經(jīng) : 歸肺

、胃經(jīng)

性味 : 辛、苦

,寒

功能主治 : 平肝止痛,解毒消腫

。用于眩暈頭痛
,胸腹脹痛,癰腫疔瘡
,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 3~9g。外用適量

,研末敷患處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 Qīnɡ Mù Xiānɡ

別名 : 馬兜鈴根(《肘后方》),土青木香

、獨行根
、兜零根(《唐本草》),云南根(《本草圖經(jīng)》)
,獨行木香(《綱目》)
,土木香(《本草正》),青藤香(《草木便方》)
,蛇參根(《分類草藥性》)
,百兩金、土麝(《中醫(yī)藥實驗研究》)
,鐵扁擔(《陜西中藥志》)
,痧藥(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 《本草蒙筌》

來源 : 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及北馬兜鈴的根。10~11月間莖葉枯萎時挖取根部

,除去須根
、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馬兜鈴"條

性狀 : 干燥的根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略彎曲

,長5~15厘米
,直徑0.5~1.5厘米;表面黃褐色
,有皺紋及細根痕
。質(zhì)脆,易折斷
,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不平坦
,形成層環(huán)狀明顯可見,木部射線乳白色
,扇形或倒三角形
,將木質(zhì)部分隔成數(shù)條,木質(zhì)部淺黃色
,有小孔
。氣香,味先苦而后麻辣
。以粗壯
、堅實
、粉多
、香濃者為佳。主產(chǎn)浙江
、江蘇
、安徽。此外
,廣西
、湖南、湖北等地亦產(chǎn)
。除上述品種外
,同屬植物大葉馬兜鈴(原植物參見"朱砂蓮"條)和云南土木香的根,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同等入藥
,前者使用于甘肅
,后者使用于云南。

化學成分 : 馬兜鈴根含揮發(fā)油

,其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酮
,并含馬兜鈴酸
、尿囊素、青木香酸
、木蘭花堿
、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藥理作用 : ①降壓作用青木香(馬兜鈴根)粗制劑對各種動物

,無論靜脈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壓作用
,一般煎劑作用較強。對麻醉動物行靜脈注射常引起驟降形式
,肌肉注射則較緩慢
,口服更慢。對正常不麻醉犬降壓作用較輕微
。在形成防御性條件反射后之大鼠
,再促使其高級神經(jīng)活動發(fā)生紊亂并同時肌肉注射垂體后葉素(2單位/公斤),在血壓有所升高(約30~40毫米汞柱)后
,以青木香灌胃
,亦有降壓作用。對其粗制劑或精制浸膏的降壓作用原理曾作了分析
,認為其降壓并非直接抑制心臟或擴張血管(它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收縮作用)
,與迷走神經(jīng)無關(guān),而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完整性有關(guān)
。對血管運動中樞亦無直接作用
。后采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取其有效成分-木蘭花堿,對麻醉貓靜脈注射2毫克/公斤
,降壓作用立即出現(xiàn)
,血壓降低達50~60%,持續(xù)90~120分鐘
;對腎型高血壓犬
,6毫克/公斤靜脈注射也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對舒張壓作用尤為明顯
。木蘭花堿不具有毒草堿樣作用
,而有煙堿樣作用,特別是神經(jīng)節(jié)有顯著的阻斷作用
,根據(jù)貓瞬膜試驗
,其強度約為C0的1/3-1/2。在離體大鼠膈肌膈神經(jīng)標本上
,它有箭毒樣作用
,其效價約為箭毒的1/100~1/200。由于它是季銨型生物堿,在腸道中吸收不完全
,口服需較注射量大10倍左右
。木蘭花堿或青木香制劑雖對腎上腺素的作用無影響,但有報告煎劑能對抗麻黃堿的升壓作用
。據(jù)報道
,穴位注射,也能引起大鼠的降壓
,穴位不同
,效果也不同。②對腸胃道的作用民間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
,臨床上用其粗制劑
,亦引起惡心、嘔吐及頭暈等副作用
。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
,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較弱
。此兩種成分皆不降壓
,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種副作用。③其他作用青木香粗制劑對小鼠有鎮(zhèn)靜作用
。精制浸膏對家兔離體子宮及貓的脾臟
、下肢中的化學感受器均無甚作用。在大劑量時
,有某些抗雞瘧及體外抑制痢疾桿菌的作用

炮制 : 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條

,用水浸泡
,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
,切片
,干燥。

歸經(jīng) : 入肺

、胃經(jīng)。①《本經(jīng)逢原》:"入足少陰
。"②《本草求真》:"專入肺
。"

性味 : 辛苦,寒

。①《唐本草》:"味辛苦
,冷,有毒。"②《日華子本草》:"無毒
。"

注意 : 虛寒患者慎服

。①《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②《本經(jīng)逢原》:"肺寒咳嗽
,寒痰作喘,胃虛畏食人勿服
,以其辛香走竄也
。"

功能主治 : 行氣,解毒

,消腫
。治胸腹脹痛,痧癥
,腸炎下痢
,高血壓,疝氣
,蛇咬毒
,癰腫,疔瘡
,皮膚瘙癢或濕爛
。①《唐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
、蛇毒
,水摩為泥封之,日三
、四
;療疔腫大效。"②《日華子本草》:"治血氣
。"③《本草圖經(jīng)》:"治氣下膈
,止刺痛。"④《綱目》:"利大腸
。治頭風
、瘙癢、禿瘡
。"⑤《本經(jīng)逢原》:"治癰腫
,痰結(jié)、氣凝諸痛
。"⑥《醫(yī)林纂要》:"治擊傷
,解毒
。"⑦《會約醫(yī)鏡》:"能散氣,故疝家必需
。"⑧《植物名實圖考》:"清火毒
,通滯氣。"⑨《草木便方》:"發(fā)表
,除風
。(治)風濕癱瘓,腰腳疼痛
,跌打損傷
。"⑩《分類草藥性》:"消飽脹,涂瘡毒
。"⑾《南京民間藥草》:"治腹痛
、胃氣痛。"⑿《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腹痛
,水瀉
,魚鰍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3錢
;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磨汁涂

復方 : ①治腸炎

,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錢
,檳榔一錢五分
,黃連一錢五分。共研細末
。每次三至六分
,開水沖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②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鮮)三至五錢
。搗汁
,溫開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錢
,研末
,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③治高血壓:青木香根(鮮)二兩
。水煎服
,紅糖為引。(《江西草藥》)④治毒蛇咬傷:土青木香一兩
,香白芷二兩
。共研末,每用三錢
,甜酒或溫開水送服
;另用不拘量,調(diào)敷傷口處
。(《中醫(yī)藥實驗研究》)⑤治蛇咬及糞毒:肯木香
、雄黃。共研末
。調(diào)酒擦局部
。(《四川中藥志》)⑥治疔腫復發(fā):馬兜鈴根搗爛,用蜘蛛網(wǎng)裹敷
。(《肘后方》)⑦治指疔:鮮青木香
,切碎,同適量的蜂蜜搗爛
,敷于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⑧治皮膚濕爛瘡:青木香,研成細末
,用麻油調(diào)搽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⑨治蜘蛛瘡(單純皰疹):土青木香,研極細末
,柿漆(即柿油)調(diào)涂
。(《中醫(yī)藥實驗研究》)⑩治牙痛:青木香鮮品一塊,放牙痛處咬之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 ①治療胃痛小蛇參根(北馬兜鈴根)對潰瘍病

、胃炎、胃痙攣及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胃痛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據(jù)2000余例的觀察
,有效率在95%以上。一般服藥1次可維持6~8小時藥效
。用法:㈠小蛇參根1.5~2克
,洗凈后置口中嚼細(或先研成粉末),用開水或酒送服
。㈡小蛇參根1~2兩
,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
;每服5~10毫升
。㈢用小蛇參根制成3%酊劑,每服3毫升
。上述制劑均在發(fā)病時頓服
,或日服三次
。②治療高血壓病㈠流浸膏:以80°乙醇浸漬
,濾過后再收回乙醇
,使其占流浸膏之10%。每毫升含生藥1克
。每次5~10毫升
,日服4次,病情好轉(zhuǎn)后逐漸減量及服藥次數(shù)
。2個月為一療程
。治療50例,服藥后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有20例
,下降10~19毫米汞柱者17例
,效果不佳13例。臨床癥狀亦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有心區(qū)鈍痛者俱見消失
;氣急
、失眠、頭痛
、頭暈
,多有好轉(zhuǎn)或消失。本品降壓效果發(fā)生較遲
,一般至第3周才開始有顯著降壓作用
。血壓降低后停止服藥,仍可維持一段時期而不回升
,若把劑量或服藥次數(shù)減少
,也能起到維持量的作用。㈡精制浸膏片:每片含土青木香6克
。每次4~12片
,日服3~4次。治療Ⅱ
、Ⅲ期患者53例
,顯效15.1%,有效43.4%
。血壓下降最快者在服藥后4天
,最慢者27天。收縮壓的下降較舒張壓明顯
,Ⅲ2期患者均無效
。㈢提取液:每毫升相當于生藥1克。每日3次飯后服
,第1周每次3毫升
,第2周4毫升
,第3周及以后6毫升。觀察Ⅱ
、Ⅲ期患者40例
,治療后或治療期間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或更多者計18例
,下降在10毫米汞柱以內(nèi)者17例
。用藥在6周以上者有效率較高,時間短者療效較低
;未用過蛇根草制劑者療效較好
,反之則差。對臨床癥狀改善不夠滿意
。此外
,有以粉劑、片劑及流浸膏交替應用
,治療84例
,經(jīng)服藥28天以上,結(jié)果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10例(占22.6%)
,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者47例(占56%)
,總有效率為78.6%。對癥狀的療效
,以頭痛
、眩暈的消失較為顯著,失眠
、氣促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并觀察到,患者心臟及主動脈無明顯擴大者療效較優(yōu)
,否則較差
。副作用:主要為惡心,嘔吐
,胃口不適
,口干等,但輕重程度及出現(xiàn)時間頗不一致
。其中似以流浸膏的反應較為明顯
,提取液及精制浸膏片比較輕微。有人認為
,如將各種制劑交替應用
,或佐以健胃理氣藥,或?qū)⒘鹘嗌细∮蔚囊粚佑唾|(zhì)除去
,或采用水煎的流浸膏
,則副作用可大大減少
。③治療咽喉,耳
、齒等急性炎癥以土木香局部應用
,治療五官科急性炎癥148例,治愈113例
,明顯好轉(zhuǎn)24例
,無效11例。用法:㈠用冷開水磨汁含服
,治療咽喉部急性炎癥
。㈡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懸劑,以棉球浸透藥液充填齲洞
,治療齲齒引起的急性牙髓炎
。㈢用青木香粉和秤星樹根粉等量混合,加冰片少許
,以酒精配成5%浸劑滴耳
,治療急性中耳炎。④其他藥廠工作人員可因青木香引起職業(yè)性皮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疾肯扔邪W感,繼之發(fā)生散在的紅色丘疹
;嚴重者皮膚潮紅腫脹
,并有許多密集的水皰,通常1周后可消退

各家論述 : 《本草求真》:"青木香

,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
。凡人感受惡毒
,而致胸膈不快,則可用此上吐
,以其氣辛而上達也
。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
,則可用此下降
,以其苦能泄熱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藥大辭典》:青木香

拼音注音 : Qīnɡ Mù Xiānɡ

別名 : 木香(《云南中草藥選》)

,理木香(《中藥鑒別手冊》)

出處 :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為菊科植物厚葉木香、膜緣木香及大理木香的根。秋

、冬挖根
,去凈莖葉、須根
、泥土
,曬干。

生境分布 : 產(chǎn)云南

原形態(tài) : ①厚葉木香多年生草本

,高10~15厘米。根粗壯
,圓柱形
,通常不分枝,外皮淡褐色
。莖極短。單葉互生
,葉平鋪
;基生葉葉片厚紙質(zhì),闊橢圓形
,長9~11厘米
,寬7~9厘米,先端圓或急尖
,基部圓或稍鈍
,邊緣具不規(guī)則波狀齒或不顯明淺裂,兩面被短伏毛
,下面有腺點
;葉柄長7~8厘米,密被短柔毛
,基部膨大
;上部葉較小,具短柄
。頭狀花序頂生
,直徑4~5厘米;總苞鐘狀
,直徑3.5~4厘米
,總苞片革質(zhì),邊緣具短剛毛
,先端具小刺尖
;花全部管狀,紫色,長約3.5厘米
,管部細長
,冠毛3層,全部直立
。瘦果無毛
,有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谙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生于山坡地草叢、灌木叢或疏林中
。分布云南西北部
。②膜緣木香多年生草本。主根圓柱形
,細長
。莖極短。葉多數(shù)
,平鋪
;根生葉具柄,長可達12厘米
;葉卵圓形或長圓形
,長10~15厘米,寬8~13厘米
,先端鈍或尖
,基部漸狹成柄,羽狀半裂
,裂片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波狀齒
,齒端具小刺狀尖頭,兩面被糙伏毛
;上部葉苞葉狀
,較小,羽狀半裂戌不裂
。頭狀花序多數(shù)
,直徑2.5~3.5厘米;總花梗長不及1厘米
;總苞鐘狀
,直徑2~2.5厘米;總苞片4層
,披針形
,近革質(zhì),邊緣膜質(zhì),全緣
,先端具軟骨質(zhì)刺
;花全部管狀,紫色
,長約3厘米
,管部細長,冠毛全部直立
。瘦果
,上部有微瘤或皺紋。生于山坡草地或石縫中
。分布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
。③大理木香,又名:菜木香
。與厚葉木香近似
,但葉較薄,羽狀淺裂至中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偘镔|(zhì)而有褐色膜質(zhì)邊緣,先端鈍或尖
。花藥基部附片常撕裂
;花冠管較檐部長2~3倍
;花托有鉆形短刺。生于山坡草地
。分布云南西北及四川南部

性狀 : 干燥根呈長圓柱形,長4~9厘米

,直徑約1厘米
。表面黃棕色或暗棕色,具縱皺紋和須根殘痕
。易折斷
,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可見木部黃色
,皮部棕黃色
,呈放射狀紋理,散在多數(shù)油室
。氣芳香
,味甜微辛。

性味 : 《云南中草藥選》:"辛苦,溫

。"

功能主治 : ①《云南中草藥選》:"疏肝理氣

,健胃止痛。治腹痛
,慢性胃腸炎
,消化不良,支氣管炎
。"②《中藥鑒別手冊》:"治腹痛腸鳴
,下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2~3錢
;或研為散,0.5~1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青木香

拼音注音 : Qīnɡ Mù Xiānɡ

別名 : 馬兜鈴根

、兜鈴根、土青木香
、獨行根云南根
、土木香、青藤香
、蛇參根
、鐵扁擔、痧藥
、野木香根
、水木香根、白青木香
、天仙藤根

英文名 :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

出處 : 出自《本草蒙筌》。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eib.et Zucc.和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采收和儲藏:10-11月間莖葉枯萎時挖取根部
,除去須根、泥土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野林綠,溪流兩岸

,路旁及山坡灌叢中
。2. 生于山谷、溝邊陰濕處或山被灌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
、華北及陜西
、甘肅、寧夏
、山東
、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東
、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1.北馬兜鈴 草質(zhì)藤本。葉紙質(zhì)

;葉柄柔弱
,長2-7cm;葉片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
,長3-13cm
,寬3-10cm,先端短尖或鈍
,基部心形
,兩側(cè)裂片圓形,下垂或擴展
,邊全緣
;基出脈5-7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蛴谢?-8朵生于葉腋
;花序梗和花序軸極短或近無;花梗長1-2cm
,小苞片卵形
,具長柄;花被長2-3cm
,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呈一長管
,內(nèi)面具腺體狀毛
,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cè)極短
,有時邊緣下翻或稍2裂
,另一側(cè)漸擴大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
,先端長漸尖具延伸成1-3cm線形而彎扭的尾尖
,黃綠色,常具紫色縱脈和網(wǎng)紋
;花藥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
;子房圓柱形
,6棱;合蕊柱先端6裂
,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huán)
。朔果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3-6.5cm
,先瑞圓形而微凹
,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
;果便下垂
,隨果開裂。種子三角狀心形
,扁平
,有小疣點,具淺褐色膜質(zhì)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7月,果期8-10月
。2.馬兜鈴 草質(zhì)藤本
。根圓柱形。莖柔弱
,無毛
。葉互生;葉柄長l-2cm
,柔弱
;葉片卵狀三角形、長圓狀卵形或戟形
,長3-6cm
,基部寬1.5-3.5cm,先端鈍圓或短漸尖
,基部心形
,兩側(cè)裂片圓形,下垂或稍擴展
;基出脈5-7條
,各級葉脈在兩面均明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紊?朵聚生于葉腋
;花便長l-1.5cm;小苞片三角形
,易脫落
;花被長3-5.5cm
,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成一長管
,管口擴大成漏斗狀
,黃綠色,口部有紫斑
,內(nèi)面有腺體狀毛
;檐部一側(cè)極短,另一側(cè)漸延伸成舌片
;舌片卵狀披針形
,頂端鈍;花藥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
;于房圓柱形
,6棱;合蕊柱先端6裂
,稍具乳頭狀凸起
,裂片先端鈍,向下延伸形成波狀圓環(huán)
。蒴果近球形
,先端圓形而微凹,具6棱
,成熟時由基部向上沿空間6瓣開裂
;果梗長2.5-5cm,常撕裂成6條
。種子扁平
,鈍三角形,邊線具白色膜質(zhì)寬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果期9-10月

栽培 : 北馬兜鈴:1.氣候土壤:喜溫暖的氣候

,以濕潤而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為宜。2.整地:施足堆肥或廄肥后
,將土地深翻30cm,作成寬約1m之畦
。如采用育苗法
,必須另設苗床。3.種植:分秋播與春播兩種
。秋播在9月上旬
,春播宜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直播與育苗均可。3.1.直播:用點播或條播法將種子播下
,覆土灌水即可
。3.2.育苗:在苗床上開成條溝后(溝距12-16cm),將種子播入
,覆土輕壓
,加蓋稻草,以保持土中水分
。至次年4月
,按行、株距30-40cm開穴定植
。4.管理:當幼苗期及定植時或陽光直射厲害時
,均須適當灌水,幼苗期施氮肥1次
,定植后至開花期
,追肥2次,并適當加施鉀肥與磷肥
。植株成長時即宜搭棚
,以利攀援。

性狀 : 性狀鑒別 (1)馬兜鈴根圓柱形或稍扁

,略彎曲
,長3-10cm,直徑0.5-1.5cm
。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
,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zhì)堅脆
,折斷面形成層環(huán)隱約可見
,皮部淡黃色,木射線寬廣
,乳白色
,木質(zhì)部束談黃色,呈放射狀
,導管孔明顯
。香氣特異,味苦
。(2)北馬兜鈴根與馬兜鈴根基本相似
,唯體形較小而稍扁。以條粗
、質(zhì)堅實
、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1)馬兜鈴根木栓層為數(shù)列棕色木栓細胞。皮層散有油細胞
,內(nèi)含黃棕色油滴
。韌皮部較寬,亦散有油細胞
,長35-70μm
,直徑28-42μm,內(nèi)含黃棕色油滴
。形成層成環(huán)
。木質(zhì)部薄壁組織發(fā)達,射線寬廣
;木質(zhì)部導管束有兩束自報的中央向外分叉放射狀排列
,其余導管束較短,導管直徑20-105μm
。本品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拉
,單粒類圓形,直徑3.5-14μm
,臍點呈點狀或裂隙狀
,復粒由2-4分粒組成。(2)北馬兜鈴根栓內(nèi)層石細胞2-15個成群
,長圓形或圓形

毒性 : 青木香粗制劑之毒性較馬兜鈴略低,前者對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數(shù)致死量為15.7g/kg

,后者為14.3g/kg
。以100%煎劑給兔靜脈注射,在1g/kg時可引起全身痙攣
、瞳孔失大后小
、肌肉松弛、呼吸抑制
,最后心跳停止
。精制浸膏較粗制流浸膏(即去除精油及醚溶性酸性成分后)毒性小5倍左右;前者之慢性毒性也很小
,每日給小鼠精制浸膏相當生藥2g時
,生長仍能繼續(xù)進行。小鼠靜脈注射木蘭花堿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0mg/kg
,長期口服其10倍劑量
,并無明顯的慢性毒性。青木香粗制劑給體重25g的小鼠口服0.6g,體重2kg的貓口服20-40g
,均無死亡。100%煎劑給兔靜注1g/kg后
,可發(fā)生全身痙攣
、瞳孔先大后小、肌肉松弛
、呼吸抑制
、最后心跳停止。青木香粗制流浸膏有催吐作用
,除去醚溶性酸性成分和揮發(fā)油后的精制浸膏
,則不引起嘔吐反應,且毒性很小
,每日2g(生藥)/kg
,不影響幼鼠生長。木蘭花堿小鼠一次靜脈注射LD50為20mg/kg
,長期口服l0倍LD50劑量
,并無明顯的慢性毒性。馬兜鈴酸灌胃和靜脈注射的LD50為48.7和22.4mg/kg

化學成分 : 1.馬兜鈴根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A B

、 C7-羥基馬兜鈴酸(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A,7-甲氧基馬兜鈴酸(7-methoxyaristolochic acid)A
,馬兜鈴酸C-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C-6-methyl ether)
,馬兜鈴酸A甲酯(aristolochicacid A methyl ester),馬兜鈴酸D-6-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6-nethyl ether)
,馬兜鈴內(nèi)酰胺的N-六碳糖甙
,青木香酸(debilicacid)和尿囊素(allantoin)等。地下部分(即塊根)含 9個馬兜鈴烷型倍半萜(aristolane type sesguiterpenes)成分及 3-氧代馬兜鈴烷(oxoishwarane)
,粉防已堿(tetrandrine)
,輪環(huán)藤酚堿(cyclanoline)。2.北馬兜鈴根含尿囊素
,馬兜鈴酸A
、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蘿卜甙(saucosterol)
。此外,還含有4
,5-二氧代去氫巴婆堿(4
,5-dioxodehydroasimilobine)和觀音蓮明(lysicamine)。

藥理作用 : 1.降壓作用:青本香粗制劑給多種動物靜脈注射或口服均有一定的降壓作用。一般煎劑作用較強

。麻醉動物靜脈注射常引起血壓驟降
,肌肉注射血壓下降較慢,口服則更慢
。青木香精制浸膏靜脈注射
,可使麻醉犬、切斷減壓神經(jīng)和封閉頸動脈竇的高血壓犬血壓顯著下降
;正常不麻醉犬口服后
,血壓下降較輕微,在已形成防御性條件反射之大鼠
,再促使其高級神經(jīng)活動發(fā)生紊亂
,并同時肌肉注射垂體后葉素2單位/kg,在血壓升高約30-40mmHg后
,以青木香灌胃
,亦有降壓作用。切斷迷走神經(jīng)或注入阿托品
,對青木香的降壓作用無影響
,青木香也不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青木香對血管有直接的收縮作用
,對心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青木香粗制劑或精制浸膏降壓作用并非直接抑制心臟或擴張血管,與迷走神經(jīng)無關(guān)
,而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完整性有關(guān)
,對血管運動中樞也無直接作用,青木香降壓有效成分木蘭花堿
,靜脈注射或口服
,對麻醉貓,不麻醉大鼠和高血壓犬
,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對舒張壓的作用尤為明顯。木蘭花堿不具毒蕈堿樣作用
,而有煙堿樣作用
,特別是對神經(jīng)節(jié)有顯著的阻斷作用,但較六羥雙胺為弱
,有微弱的箭毒樣作用
;對腎上腺素的升壓反應無影響。因此
,木蘭花堿的降壓作用主要與神經(jīng)節(jié)阻斷作用密切相關(guān)
。2.對平滑肌的作用:青木香提取液對兔離體腸管和于宮的運動無影響
。對麻醉犬在位腸管及慢性腸瘺狗的腸運動,靜脈注射時有輕度抑制現(xiàn)象
,但即使口服l0倍劑量亦不引起抑制
。3.抗癌作用小鼠肉瘤37細胞與馬兜鈴酸100-200mcg保溫3h,受到完全抑制
。小鼠移植肉瘤37細胞后
,1m馬兜鈴酸2.5-5mg/kg/d,共30天
,生長抑制率為40-50%,小鼠肉瘤37
,用馬兜鈴皮下注射5天
,明顯延長小鼠生存期。馬兜鈴酸對小鼠腺癌-775亦有抑制作用
,另其莖的丙酮抽出物
,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實體型有抑制作用。4.抗菌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體外實驗證明
,青木香總生物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綠膿桿菌、大腸懺菌及變型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馬兜鈴酸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雙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的小鼠有保護作用。在小鼠感染傷寒沙門氏桿菌或哥倫比亞SK病毒前
,灌胃馬兜鈴酸能提高非特異性抗體
。馬兜鈴酸給冷血動物腹腔注射或小鼠皮下注射,能明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
,并能使注射氯霉素
,氫潑尼松或環(huán)磷酰胺所致的豚鼠吞噬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防御機能
,但對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
,白細胞減少無效。5.對腸胃道的作用:民間有用青木香治腹痛者
,臨床上用其粗制劑
,亦引起惡心、嘔吐及頭暈等副作用
。青木香的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
,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較弱
。此兩種成分皆不降壓
,故精制后可消除此種副作用。精制浸膏對離體家兔腸管的運動無甚影響,對在位腸管(麻醉)
、慢性腸痿(未麻醉)的腸運動
,在靜脈注射時有輕度抑制現(xiàn)象;口服即使增加10倍的劑量
,亦不引起抑制
。6.其它作用:青木香煎劑、流浸膏和鹽酸浸出液對小鼠有鎮(zhèn)靜作用
。青木香醚溶液酸性部份對鴿和犬有催吐作用
。其揮發(fā)油亦有催吐作用,但較弱
。揮發(fā)油對豬蛔蟲有毒殺作用

炮制 : 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條

,用水浸泡
,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
,切片
,干燥。

鑒別 : 理化鑒別 (l)取本品粉末1g

,加0.5%鹽酸乙醇溶液7ml
,冷浸過夜,濾過
。濾液用氨水調(diào)至中性
,蒸干,殘渣加5%鹽酸2ml溶解
,l份滴加改良碘化鉍鉀溶液
,產(chǎn)生檢紅色沉淀;另1份滴加碘化汞鉀試液
,產(chǎn)生灰白色沉淀
。(檢查生物堿)(2)薄層色譜取本品細粉2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
,濾過
。濾液蒸干,殘渣用熱苯除去揮發(fā)油后
,再用甲醇0.5ml
,溶解作供試液。另取馬兜鈴酸A制成乙醇對照溶液
,吸取二溶液點于同1塊硅膠G板上
,以氯訪-丙酮-冰醋酸(8:5:o.1)為展開劑
。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處
,顯相同顏色斑點。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苦;性寒
;小毒

注意 : 1.虛寒患者慎服

。2.《唐本草》: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3.《本經(jīng)逢原》:肺寒咳嗽
,寒痰作喘,胃虛畏食人勿服
,以其辛香走竄也。

功能主治 : 行氣止痛

,解毒消腫
,平肝降壓。
。主胸脅院腹疼痛
,疝氣痛,腸炎
,下痢腹痛
,咳嗽痰喘,蛇蟲咬傷
,癰腫疔瘡
,濕疹,皮膚瘙癢
,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研末
,1.5-2g,每日2-3次
。外用:適量
,研末調(diào)敷;或磨汁涂

各家論述 : 1.《本草求真》:青木香

,諸書皆言可升可降
,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
,而致胸膈不快
,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
。感受風濕
,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
,以其苦能泄熱也
。2.《唐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
、蛇毒
,水摩為泥封之,日三
、四
;療疔腫大效。3.《日華子本草》:治血氣
。4.《本草圖經(jīng)》:治氣下膈
,止刺痛。5.《本草綱目》:利大腸
。治頭風
、瘙癢、禿瘡
。6.《本經(jīng)逢原》:治癰腫
,痰結(jié)、氣凝諸痛
。7.《醫(yī)林纂要》:治擊傷
,解毒。8.《會約醫(yī)鏡》:能散氣
,故疝家必需
。9.《植物名實圖考》:清火毒,通滯氣
。10.《草木便方》:發(fā)表
,除風。(治)風濕癱瘓
,腰腳疼痛
,跌打損傷。11.《分類草藥性》:消飽脹
,涂瘡毒
。12.《南京民間藥草》:治腹痛
、胃氣痛。13.《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腹痛
,水瀉
,魚鰍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196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兩面青
羊外腎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龜頭
、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