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楤木白皮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0:28:34

      拼音注音 : Sǒnɡ Mù Bái Pí

      出處 : 《浙江民間草藥》

      來源 : 為五加科植物楤木樹皮的韌皮部。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山溝

      、林緣
      、山坡
      。分布河北
      、山東
      、河南
      、陜西、甘肅
      、安徽
      、江蘇、浙江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四川
      、貴州
      、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楤木(《本草拾遺》)

      ,又名:鵲不踏(《綱目》)
      ,刺老包、仙人杖
      、刺春頭
      、鵲不站、破涼傘
      、虎陽刺
      、刺包頭、通刺
      、黃龍苞
      、鳥不企草、老虎刺草
      、鳥不宿
      、紅桐刺、白刺椿
      、刺杖
      、白刺桑柴、老虎吊、貓兒刺
      、百鳥不棲
      、紅虎刺、刺桐
      、紅刺蒙桐
      、虎椒刺、白塔刺頭
      、黃狼尾巴
      、飛天蜈蚣、天蜈蚣
      、雀不站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dá)8米
      。莖直立
      ,通常具針刺。2回或3回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長(zhǎng)40~80厘米
      ,羽片有小葉5~11,基部另有小葉1對(duì)
      ,卵形至廣卵形
      ,長(zhǎng)5~12厘米或更長(zhǎng),寬3~8厘米
      ,先端尖或漸尖
      ,邊緣細(xì)鋸齒,基部不甚對(duì)稱
      ,圓形或心臟形
      ,上面粗糙,下面絨毛狀
      ,沿脈上密被淡褐色細(xì)長(zhǎng)毛
      。花序大
      ,圓錐狀
      ,由多數(shù)小傘形花序組成,長(zhǎng)達(dá)50厘米
      ,密被褐色短毛
      ;花梗細(xì),有毛
      ,墓基有膜質(zhì)披針形小苞片
      ;花萼鐘狀
      ,先端5齒裂;花瓣5
      ,白色
      ,三角狀卵形;雄蕊5
      ;子房下位
      ,5室,花柱5
      ,離生
      。漿果狀核果,近球形
      。具5棱
      ,花柱宿存,熟時(shí)紫黑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果期9~10月

      性狀 : 干燥樹皮呈剝落狀

      ,粗糙不平,有縱皺及橫紋
      ,并散生堅(jiān)硬的針刺
      。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
      ,內(nèi)面黃白色而光滑
      ;斷面呈纖維性;樹枝上針刺較密
      。氣微香
      ,嚼之帶粘液性。

      化學(xué)成分 : 莖皮及根皮含三萜皂甙

      ,鞣質(zhì)
      、膽堿、揮發(fā)油

      歸經(jīng) : 《閩東本草》:"入肝

      、心、腎三經(jīng)
      。"

      性味 : 《閩東本草》:"性溫

      ,味微咸。"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濕痹痛

      ,跌打損傷
      。①《本草推陳》:"樹皮及根皮均有健胃
      ,收斂,利尿及制糖作用
      。治糖尿病
      ,腎臟病,胃潰瘍
      。"②《閩東本草》:"補(bǔ)腰腎
      ,壯筋骨,舒筋活血
      ,散瘀止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痛風(fēng):楤木白皮一兩。同豬肉燒食

      ,或配其他痛風(fēng)藥同煎服
      。(《浙江民間草藥》)②治跌打損傷:鮮楤木皮,搗爛敷患處
      。(《閩東本草》)

      備注 : 樹枝在江蘇

      、浙江作鳥不宿使用,參見"鳥不宿"條
      。其變種黃花楤木(又名:狼牙棒
      、烏郎頭)的根皮及莖皮,在寧夏地區(qū)亦供藥用
      ,功效相同
      。其不同點(diǎn):莖刺較少;葉帶灰白色
      ,葉面僅中脈上疏生柔毛
      ;花軸主軸近光滑;花帶黃色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zhǎng)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zhǎng)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