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í Guā Zǐ Lián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杜鵑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葉 生境分布 : 生長(zhǎng)于山區(qū)的林邊半陰處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50~150厘米。1年生小枝呈方形,紫綠色甙棕綠色,罕為淡灰色,散生長(zhǎng)毛;1年以上的小枝灰色或灰棕色,光滑。葉互生,厚革質(zhì);橢圓形至橢圓長(zhǎng)方形,長(zhǎng)17~22毫米,寬10~14毫米,兩端均呈鈍尖,全緣,向下卷曲;葉柄長(zhǎng)2毫米,散生長(zhǎng)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味 : 性涼,味苦辛,無毒。 功能主治 : 通經(jīng)散瘀。治跌打損傷及閃腰挫氣。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浸酒,0.5~1兩(一日量)。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í Guā Zǐ Lián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四川越橘的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accinium chengae Fang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m的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四川峨眉山。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0.5-1.5cm,常呈半匍匐狀。一年生枝條有棱,紫綠色或棕綠色,疏被柔毛。老枝灰色或棕灰色,無毛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散瘀止痛。主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泡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6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石瓜子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