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í Huā Cài
別名 : 瓊膠、洋菜
來源 : 藻類紅藻門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Lamx.,以葉狀體入藥 功能主治 : 驅(qū)蛔 備注 : (1)為瓊脂的主要原料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í Huā Cài 別名 : 石華(郭璞《江賦》) 出處 : 《日用本草》 來源 : 為紅翎菜種植物瓊枝的藻體 生境分布 : 分布廣東海南島沿岸。 原形態(tài) : 瓊枝 藥理作用 : 對患高脂血癥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 歸經(jīng) : ①《本草再新》:"入肝 性味 : 甘咸,寒 注意 : 脾腎虛寒者慎服。①《日用本篳》:"發(fā)下焦之虛寒 功能主治 : ①《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②《隨息居飲食譜》:"久食愈痔。"③《本草便讀》:"清肺部熱痰,導腸中濕熱,陰虛濕熱,痔Ⅱ等證,皆可用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í Huā Cài 別名 : 瓊枝、牛毛石花、石花草、凍菜、紅絲、雪花菜、牛毛菜、洋菜、鳳尾、石華、海菜、草珊瑚 英文名 : edible seaweed 出處 : 出自1.《日用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石花菜科植物石花菜、細毛石花菜、大石花菜等的藻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lidium amansii Lamx.;Gelidium crinale(Turn.)Lamx.;Gelidium pacificum Okam.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低潮帶的石沼中或水深6-10m的海底巖石上。2.生于中潮帶蓋有沙的巖石上。3.生于低潮帶石上或外海島嶼干潮線以下數(shù)米深的巖礁上。資源分布:1.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等沿海;黃海、渤海較多,東海較少。2.我國沿海均有分布。3.分布于浙江、福建等沿海。 原形態(tài) : 1.石花菜 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zhì),叢生,高10-20(-30)cm,主枝亞圓柱形、側(cè)扁 栽培 : 石花菜屬溫暖性海藻類,適宜在8~28℃溫度條件下生長 性狀 : 性狀鑒別(1)石花菜 藻體紫色,叢生 化學成分 : 1.石花菜 含瓊脂糖(agarose),瓊脂膠(agaropecti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撬?taurine),N,N-二甲基牛磺酸(N,N-dimethyl taurine),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chalinasterol),膽堿(choline),維生素(vitamin)B2,及抗病毒多糖(antiviral polysaccharide) 藥理作用 : 對患高脂血癥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 鑒別 : 1.浸于碘液中片刻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甘;咸 注意 : 脾腎虛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jié)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石花菜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石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