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uàn Pán Zi
別名 : 算盤珠、野南瓜 來(lái)源 : 大戟科算盤子屬植物算盤子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 性味 : 微苦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uàn Pán Zi 別名 : 野南瓜 出處 : 《植物名實(shí)圖考》 來(lái)源 : 為大戟科植物算盤子的果實(shí)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灌叢中 原形態(tài) : 算盤子,又名:橘子草、蟬子樹、西瓜樹 化學(xué)成分 : 干種子含油約20%。 性味 : 《四川中藥志》:"味苦,性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治瘧疾,疝氣,淋濁,腰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錢。 復(fù)方 : ①治瘧疾:野南瓜一兩。酒水各半煎,于瘧發(fā)前二至三小時(shí)服。②治疝氣初起:野南瓜五錢。水煎服。③治睪丸炎:鮮野南瓜三兩,雞蛋二個(gè)。先將藥煮成汁,再以藥汁煮雞蛋,一日二次,連服二天。(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c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uàn Pán Zi 別名 : 黎擊子、野南瓜、柿子椒、算盤珠、八瓣橘、饅頭果、水金瓜、紅橘仔、地金瓜、血木瓜、野北瓜子、磨盤樹子、山金瓜、山油柑 英文名 : Puberulous Glochidion Herb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shí)圖考》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算盤子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Agy neia pubera L.]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摘,揀凈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坡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長(zhǎng)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算盤子 直立多枝灌木,高l-3m。小枝灰褐色,密被銹色或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1-3mm 性狀 : 性狀鑒別 蒴果扁球形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脂肪油25.30% 藥理作用 : 抗菌作用:葉煎劑對(duì)志賀痢疾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及傷寒沙門菌等9種腸道菌有抑制作用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性味 :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除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fù)方 : ①治瘧疾:野南瓜一兩。酒水各半煎,于瘧發(fā)前二至三小時(shí)服。②治疝氣初起:野南瓜五錢。水煎服。③治睪丸炎:鮮野南瓜三兩,雞蛋二個(gè)。先將藥煮成汁,再以藥汁煮雞蛋,一日二次,連服二天。(選方出江西《草藥手冊(cè)》) 各家論述 : 1.《分類草藥性》:治牙痛,淋濁,膀胱疝氣。2.《江西民間草藥》:治瘧疾。3.《四川中藥志》:治氣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算盤子
《中華本草》:算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