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粟奴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1:00:45

    《全國中草藥匯編》:粟奴

    拼音注音 : Sù Nú

    別名 : 粟粒黑粉

    、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來源 : 真菌類擔子菌綱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藥

    。多寄生于粟穗上

    生境分布 : 多寄生于粟穗上。

    性味 :

    、微苦
    ,溫

    功能主治 : 利小腸

    ,除煩滿。用于腸胃不舒
    ,消化不良
    ,胸中煩滿。

    用法用量 : 1錢

    ,加適量蜂蜜拌勻
    ,水沖服,日服2次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粟奴

    拼音注音 : Sù Nú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粟的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產(chǎn)生的菌癭

    。粟粒黑穗菌:厚垣孢子褐色,略呈圓球形
    ,表面光滑
    ,大小為8~14×6~9微米
    ,萌芽時雖形成先菌絲
    ,但不生擔孢子。病菌主要為種子傳染

    性狀 : 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癭

    。包藏在花穎內(nèi),呈卵形或橢圓形
    ,包有灰白色相當堅韌的膜
    ,不易破裂,其中滿藏黑粉狀厚垣孢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ǚf及孢子堆膜破裂則散出黑粉狀厚垣孢子。

    功能主治 : 《綱目》:"利小腸

    ,除煩懣
    。"

    復(fù)方 : 治小腸結(jié)澀不通,心煩悶亂

    ,坐臥不安:小豆蘗一分
    ,苦竹髭一分
    ,粟奴一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燈芯一束
    ,銅錢七文,蔥白五寸
    。上藥
    ,以水二大盞
    ,煎至一盞三分
    ,去滓,食前分為三服
    。(《圣惠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粟奴

    拼音注音 : Sù Nú

    別名 : 粟黑粉

    、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出處 : 粟奴一名

    ,始載于《綱目》,謂:“粟奴
    ,即粟苗成穗時生煤黑者
    。”以上所述“煤黑者”與粟穗感染粟黑粉菌所產(chǎn)生的冬孢子粉一致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侵染粟的幼穗所產(chǎn)生的冬孢子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stilago crameri Koern.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摘病穗,取下菌癭
    ,收集冬孢子粉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寄生于粟及狗尾草等植物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
    、華北、西北及山東
    、江蘇
    、臺灣、河南
    、四川、云南
    、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本菌侵染谷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

    。厚垣孢子充滿子房
    ,外面包著一層由于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
    ,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為冬孢子
    。冬孢子近球形
    、卵圓形、橢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
    ,平滑
    ,淡黃色至橄欖褐色
    ,直徑6-12μm

    性狀 : 1.性狀鑒別 菌癭包于花穎內(nèi)

    ,卵形或橢圓形
    ,外被灰白色膜。質(zhì)疏松
    ,膜破裂后
    ,散出眾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氣微
    ,味淡
    ,后微苦
    。2.顯微鑒別 孢子團呈不規(guī)則塊狀
    ,棕褐色,有眾多冬孢子
    。冬孢子類球形
    、卵圓形
    、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6-12μm
    ,表面光滑,淡黃褐色或橄欖褐色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微苦;溫

    功能主治 : 利尿

    ;消積
    ;除煩。主小便不利
    ;消化不良
    ;胸腹?jié)M悶
    ;燙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g;或研末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7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
    、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性味 : 甘
    、苦
    ,涼。功能主治 : 清頭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