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粟芽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1:00:52

    《中藥大辭典》:粟芽

    拼音注音 : Sù Yá

    別名 : 蘗米(《別錄》)

    ,粟蘗(《本草衍義》)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粟的發(fā)芽穎果。將粟谷入水中浸透

    ,撈出置筐內(nèi)
    ,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濕潤,至芽長2~3毫米許
    ,取出曬干

    生境分布 : 主產(chǎn)華北各地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

    性狀 : 干燥粟芽呈小球形

    ,徑約1毫米
    。表面淡黃色,有外稃與內(nèi)稃包圍
    ,多數(shù)均已裂開
    ,露出長約1~3毫米的初生根(芽),或無初生根
    。剝?nèi)ぜ礊楣麑?shí)
    ,表面淡黃色,光滑
    ,基部有黃褐色的胚
    ,長約1毫米,胚乳近白色
    。質(zhì)堅
    ,斷面粉質(zhì),氣無
    ,味微甜
    。以黃色、有芽
    、顆粒勻整者為佳

    炮制 : 炒粟芽:取粟芽置鍋內(nèi)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歸經(jīng) : 《本草匯言》:"入脾、胃二經(jīng)

    。"

    性味 : ①《別錄》:"味苦

    ,無毒。"②《品匯精要》:"味苦甘,性微溫
    ,無毒
    。"

    功能主治 : 健脾,消食

    ,治食積脹滿
    ,不思飲食。①《別錄》:"寒中
    ,下氣
    ,除熱。"②《日華子本草》:"除煩
    ,消宿食
    ,開胃。"③《綱目》:"消導(dǎo)米面諸果實(shí)積
    。"④《山西中藥志》:"健脾
    ,消食。治食滯脹滿
    ,食欲不佳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粟芽

    拼音注音 : Sù Yá

    別名 : 檗米

    、粟檗、谷芽

    英文名 : Millet sprou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衍義》:檗米
    ,此則粟檗也。今谷神散中用之
    ,性又溫于大麥檗
    。2.《綱目》:《名醫(yī)別錄》止云檗米,不云粟作也
    。蘇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
    。有粟、黍
    、谷
    、麥、豆諸
    ,皆水浸脹
    ,候生芽暴干去須,取其中米
    ,炒研面用
    ,其功皆主消導(dǎo)。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的發(fā)芽穎果。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生境分布 :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1.粱

    ,一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
    。稈粗裝
    ,直立,高0.1-1m
    。葉鞘松裹莖稈
    ,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
    ,邊緣密具纖毛
    ;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長10-45cm
    ,寬5-33mm,先端尖
    ,基部鈍圓,上面粗糙
    ,下面稍光滑
    。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
    ,基部多少有間斷
    ,長10-40cm,寬1-5cm
    ,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
    ,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
    ,褐色或紫色
    ;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
    ,黃色
    ,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
    ,具3脈
    ,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
    ,具5-9脈
    ;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nèi)稃薄紙質(zhì)
    ,披針形
    ,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
    ,卵圓形或圓球形
    ,質(zhì)堅硬,平滑或具細(xì)點(diǎn)狀皺紋
    ,成熟后
    ,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
    ,呈微波狀
    ;花柱基部分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果期夏、秋季
    。2.粟
    ,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體細(xì)弱矮小,高20-70cm
    。圓錐花序呈圓柱形
    ,緊密,長6-12cm
    ,寬5-10mm
    ;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
    ,黃色
    ,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呈細(xì)小球形,直徑約1mm
    ,表面淡黃色
    ,為殼狀的外稃與內(nèi)稃包圍,多數(shù)已裂出
    ,露出初生根
    。去外殼后可見淡黃色的果實(shí),光滑
    ,基部有黃褐色的胚
    ,質(zhì)堅斷面粉質(zhì)
    。氣無,味微甜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穎果含15.9%蛋白質(zhì)

    ,63%-70%碳水化合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杏坞x糖0.46%-0.69%
    ,淀粉56.0%-61.0%,纖維素0.70%-1.08%戊聚糖5.50%-7.20%
    。70%乙醇提取物中含木糖(xylose)1.5%-4.3%
    ,果糖(fructose)8.6%-15%,葡萄糖(glucose)9.9%-15%
    ,蔗糖(sucrose)31%-35%
    ,麥芽糖(maltose)9%-11.0%,棉子糖(raffinose)8.6%-12%
    ,麥芽三糖(maltotriose)5%-6.1%及高級低聚糖5%-9%
    。水溶部分中主要含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
    ,還含少量甘露糖(mannose)
    ,半乳糖(galactose)和葡萄糖(glucose)。另外
    ,本品芽和穎果中還含氫氰酸(prussic acid)

    炮制 : 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nèi)

    ,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
    ,保持濕潤
    ,至芽長2-3mm許,取出曬干
    。炒粟芽:取粟芽置鍋內(nèi)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
    。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 健脾

    ;消食
    。主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

    ;或研末入丸
    、散

    各家論述 : 1.《別錄》:寒中,下氣

    ,除熱
    。2.《日華子本草》:除煩,消宿食
    ,開胃
    。3.《綱目》:消導(dǎo)米面諸果實(shí)積。4.《山西中藥志》:健脾
    ,消食
    。治食滯脹滿,食欲不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1.《別錄》云:“石長生
    ,生咸陽山谷
    。”2.《本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
    、臭大青
    、鴨公青、淡婆婆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