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Tù Gǔ
出處 : 《別錄》
來源 : 為兔科動(dòng)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
原形態(tài) : 動(dòng)物形態(tài)詳"兔肉"條 性味 : ①《藥性論》:"味甘。"②《四川中藥志》:"性平 功能主治 : 治消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4~6錢;或泡酒。外用:醋磨涂敷。 復(fù)方 : ①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麥苗煮汁服。(《海上集驗(yàn)方》)②治頭昏眩暈:兔骨、響鈴草、昏雞頭,天麻。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Tù Gǔ 別名 : 蒙古兔、家兔 英文名 : Hare bone, Rabbit bone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兔科動(dòng)物蒙東北兔、華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骨骼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海拔300-900m的針闊葉混交林 原形態(tài) : 1.東北兔 歸經(jīng) : 心;肝;胃經(jīng) 性味 : 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 : 清熱止渴;平肝祛風(fēng)。主消渴;頭昏眩暈;高分子疥;霍亂吐利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醋磨涂敷。 各家論述 : 1.《名醫(yī)別錄》:主熱中消渴。2.《本草拾遺》:主久疥,醋磨敷之。3.《日華子本草》:治瘡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09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凸額馬先蒿
下一篇:
臺(tái)灣千金藤
《中華本草》: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