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土圞兒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1:13:51

      《全國中草藥匯編》:土圞兒

      拼音注音 : Tǔ Luán ér

      別名 : 九牛子

      、九子羊、土蛋、地栗子
      、野涼薯
      、金線吊葫蘆[江西德興]

      來源 : 為豆科土圞兒屬植物土圞兒Apios fortunei Maxim.,以塊根

      、葉和種子入藥。秋季挖根
      ,曬干
      。春季采葉
      ,秋季收子,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路旁及灌木叢中。分布于浙江
      、江西、福建
      、臺灣
      、湖北、湖南
      、廣東、廣西
      、貴州
      、四川和云南等省區(qū)。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纏繞草本

      ,塊根近球形,肉質(zhì)
      ,土棕色
      ,富含淀粉
      。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互生,具小葉3~5片
      ,葉柄長約6厘米
      ,托葉披針形,與小托葉均早落
      ,小葉片卵狀披針形
      ,長5~7厘米,寬1.5~4厘米
      ,先端漸尖至急尖
      ,基部渾圓,全緣
      ,上面脈上疏生短硬毛
      ,小葉柄短。夏季葉腋抽出總狀花序
      ,約二十余朵花排列較疏,大
      、小苞片均為條形
      ;花萼稍二唇形
      ,無毛
      ;花冠綠白色,旗瓣寬倒卵形
      ,翼瓣矩形
      ,短而窄
      ,龍骨瓣最長
      ,窄矩形,卷曲或半圓形
      ;雄蕊(9+1)二組;子房無子房柄
      ,有白色疏短毛
      ,花柱長而卷曲成圓圈。莢果扁平
      ,長6~9厘米,被短柔毛

      化學(xué)成分 : 塊根含多量淀粉

      ,并有生物堿反應(yīng)。

      性味 :

      、微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化痰止咳
      。百日咳,感冒咳嗽
      ,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咬傷
      ,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適量

      ,鮮塊根搗爛敷患處。

      復(fù)方 : 毒蛇咬傷:土圞兒0.5~1兩

      ,搗爛敷傷口
      。如蘄蛇咬傷
      ,加生半夏、生南星
      、蒲公英各5錢
      ,搗爛外敷。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土圞兒

      拼音注音 : Tǔ Luán ér

      別名 : 地栗子(《救荒本草》)

      ,土子、土蛋(《貴州民間藥物》)
      ,野涼薯
      、羅漢參、九連珠
      、土涼薯、土雞蛋(《湖南藥物志》)
      ,黃皮狗圞(《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九牛子(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 《救荒本草》

      來源 : 為豆科植物土圞兒的塊根

      。秋后采挖,洗凈切片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較潮濕的山坡上、灌叢內(nèi)或田埂上

      。分布河南
      、陜西、甘肅
      、湖北、湖南
      、浙江
      、江西、福建
      、臺灣
      、廣東
      、四川
      、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土圞兒

      ,又名:九子羊(《植物名實圖考》),食用土圞兒
      、三葉青
      、金線吊葫蘆、野綠豆
      。多年蔓生草木。有球狀塊根
      ,外皮黃褐色
      。莖有稀疏硬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互生,小葉3~7
      ,卵形或長卵形
      。長3~7.5厘米,寬1.5~4厘米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
      ,全緣
      ,上面葉脈生短硬毛
      ,下面近于無毛
      ;總?cè)~柄長6~8厘米
      ,有毛;托葉線狀
      ,有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偁罨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有短毛,長6~26厘米
      ;苞片和小苞片線形
      ,被短硬毛;花黃綠色
      ,長約11毫米
      ;萼稍呈2唇形,有短圓齒
      ;花冠蝶形,綠白色
      ,龍骨瓣最長
      ,卷成半圓形
      ,旗瓣圓形
      ,翼瓣最短,矩形
      ;雄蕊2束
      ;子房無柄,花柱卷曲呈半圓形
      。莢果條形扁平
      ,長7厘米,寬O.6厘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8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淀粉、生物堿

      性味 : 甘微苦

      ,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理氣散結(jié)

      。治感冒咳嗽,百日咳
      ,咽喉腫痛
      ,疝氣,癰腫
      ,瘰疬。①《貴州草藥》:"散積
      ,理氣
      ,解毒,補(bǔ)脾
      。"②《貴州藥植調(diào)查》:"治蛇咬傷,并治療癀
      ,去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

      。外用:搗敷或磨汁涂。

      復(fù)方 : ①治小兒感冒咳嗽及百日咳:鮮土圞兒三至四錢

      ,洗凈切碎
      ,加糖或蜂蜜半兩,再加水蒸半小時
      ,取汁,分三次服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②治急性咽喉腫痛:土圞兒一個
      ,磨水服。(江西《草藥手冊》)③治疝氣:土圞兒一兩
      ,小茴香二錢。煎水服
      。(《貴州民間藥物》)④治無名腫毒:土圞兒磨汁搽患處
      。(《貴州民間藥物》)⑤治癤毒:土圞兒煨熱,加鹽少許搗爛
      ,敷患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⑥治乳癰
      、疔瘡:土圞兒,磨白酒涂患處
      ,隨干隨涂。(江西《草藥手冊》)⑦治瘰疬:土圞兒一至二兩
      ,海帶
      、海藻、玄參各三錢
      ,雞蛋三枚。水煎連蛋食
      。(《湖南藥物志》)⑧治婦女痛經(jīng):土圞兒五錢
      ,去皮切片,加黃酒蒸汁
      ,飯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百日咳鮮土圞兒10克

      ,洗凈切碎
      ,放入碗中,加糖或蜂蜜15~20克
      ,水適量
      ,放鍋中蒸半小時左右,取汁或連渣分3次1天內(nèi)服完(3歲以下幼兒減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蝾A(yù)先配制成糖漿備用。治療141例
      ,痊愈(痙咳停止
      ,逐漸由輕度干咳而終止)68例(47.3%),好轉(zhuǎn)(痙咳次數(shù)減少2/3左右或明顯減輕)63例(43.7%)
      ,無效13例(占9%)。見效最速在服藥后3天
      ,最遲約需8天左右。服藥期間未見不良反應(yīng)
      。②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鮮土圞兒洗凈
      ,焙干磨粉,或加糖蒸成33%溶液
      ,加入防腐劑
      。未滿周歲者,每日服粉劑4.5克
      ,或33%糖漿15毫升(含鮮藥5克)
      ,3次分服;滿周歲后劑量加倍
      。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22例,體溫隔日降至正常
      、咳嗽明顯減輕
      、咽部充血現(xiàn)象較前減輕者17例,次日體溫來退
      ,改用其他治療者5例。平均療程為4天
      ,未見毒性反應(yīng)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土圞兒

      拼音注音 : Tǔ Luán ér

      別名 : 地栗子、土子

      、土蛋
      、九牛子

      英文名 : Root of Fortune Apios

      出處 : 出自《救荒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土圞兒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ios fortunei Maxim.采收和儲藏:在栽后二三年冬季倒苗前采收塊根
      ,挖大留小,可連年收獲
      。塊根挖出后,曬或炕干
      ,撞去泥土即可
      。亦可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的山坡上

      、灌叢中或田梗上。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
      、甘肅
      、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臺灣
      、河南
      、湖北、湖南
      、廣東
      、廣西
      、四川
      、貴州。

      原形態(tài) : 土圞兒 多年生纏繞草本

      。有球狀塊根
      ;莖有稀疏白色短毛
      。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
      ,總?cè)~柄長6-8cm,有毛
      ;托葉及小托葉早落
      ;小葉3-7枚
      ,卵形或?qū)捙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長3-7cm,寬1.5-4cm
      ,先端急尖
      ,有短尖頭,基部圓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蛞干L6-26cm
      ,苞片及小苞片線形,有白色短毛
      ;花萼為二唇形
      ,無毛;花冠蝶形
      ,綠白色,龍骨瓣最長
      ,卷成半圓形,旗瓣圓形
      ,翼瓣最短
      ,長圓形;雄蕊10
      ,二體
      ;子房無柄,疏被短柔毛
      ,花柱卷曲成半圓形
      。莢果線形
      ,扁平
      ,長8cm-15cm,寬約0.6cm
      。種子多數(sh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
      ,果期9-10月。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

      ,低山和平壩均可栽種
      。土壤以肥沃
      、深厚
      、疏松的夾沙土較好。栽培技術(shù) 用塊根繁殖
      。在冬季收獲時把小的塊根做種,隨挖隨栽
      。先整地開1.3m寬的高畦
      。按行窩距各約33cm開窩,深1-1.5cm
      ,每窩栽塊根2-3個
      ,施人畜糞水或土雜肥后,蓋土與畦面齊平
      。田間管理 栽后苗高5-6cm時除草
      、松土,追施人畜糞水1次
      ,苗高33cm時進(jìn)行第2次,并插放支柱,以供攀援
      。由于采挖時留有小塊根在土里
      ,可繼續(xù)生長,故在冬季收獲時要施人畜糞水或土雜肥1次
      ,促使以后生長更好

      性狀 : 塊根呈扁長卵形,長約2.2cm

      ,直徑約1.2cm
      ,根頭部有數(shù)個莖基或莖痕,基部稍偏斜
      ,并有支根或支根痕
      。表面棕色,不規(guī)則皺縮
      ,具須根痕
      。質(zhì)輕而較柔韌,易折斷
      ,斷面粗糙
      。味微苦澀,微有豆腥氣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淀粉

      、生物堿。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止咳祛痰
      。主感冒咳嗽,咽喉腫痛
      ,百日咳,乳癰
      ,瘰疬
      ,無名腫痛,毒蛇咬傷
      ,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鮮品30-60g
      。外用:適量鮮品
      ,搗爛敷;或酒
      、醋磨汁涂

      各家論述 : 1.《貴州草藥》:散積

      ,理氣,解毒
      ,補(bǔ)脾
      。2.《貴州藥植調(diào)查》:治蛇咬傷
      ,并治疔癀
      ,去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0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刮去黃棕色粗皮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tuán)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