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T,中藥,田基黃" />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田基黃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1:25:02

      拼音注音 : Tián Jī Huánɡ

      別名 : 地耳草

      、斑鳩窩
      、雀舌草
      、蛇查口
      、合掌草
      、跌水草
      、七寸金、一條香
      、金鎖匙
      、紅孩兒、寸金草
      、田邊菊
      、痧子草、光明草、莽殼草
      、小王不留行、細葉黃
      、觀音蓮
      、降龍草、七層塔
      、土防風(fēng)
      、小元寶草、黃花仔
      、禾霞氣
      、耳挖草、小田基黃
      、小還魂
      、小蟻藥、小對葉草
      、八金剛草
      、蛇細草、對葉草

      英文名 : Japnanese St. John's wort Herb, all-grass of Madras Grangea

      出處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Murray采收和儲藏:春

      、夏季開花時采收全草
      ,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野較濕潤處

      。資源分布:廣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地耳草 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cm

      。全株無毛
      。根多須狀。莖叢生
      ,直立或斜上
      ,有4棱,基部節(jié)處生細根
      。單葉對生
      ;無葉柄;葉片卵形或廣卵形
      ,長3-15mm
      ,寬1.5-8mm,先端鈍,基部抱芭
      ,斜上
      ,全緣,上面有微細透明油點
      。聚傘花序頂生序頂生而成叉狀分歧
      ;花小,徑約6mm0
      ;花梗線狀
      ,長5-10mm;萼片5
      ,披針形或橢圓形
      ,長3-5mm,先端急尖
      ,上部有腺點
      ;花瓣5,黃色
      ,卵狀長橢圓形
      ,約與萼片等長;雄蕊5-30枚
      ,基部連合成3束
      ,花絲絲狀,基部合生
      ;子房上位
      ,1室,卵形至橢圓形
      ,長約2mm
      ,花柱3,絲狀
      。蒴果橢圓形
      ,長約4mm,成熟時開裂為3果瓣
      ,外圍近等長的宿萼
      。種子多數(sh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6月
      ,果期9-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10-40cm

      。根須狀
      ,黃褐色
      。莖單一或基部分枝,光滑
      ,具4棱
      ,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質(zhì)脆
      ,易折斷斷面中空
      。葉對生,無柄
      ;完整葉片卵形或卵圓形,全緣
      ,具細小透明腺點
      ,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
      ,花小橙黃色
      。氣無,味微苦
      。以色黃綠
      ,帶花者為佳。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緊貼表皮有2-3列下皮細胞
      ,多充滿棕色內(nèi)含物;偶見小的分泌腔
      。皮層窄
      ,由3-4列排列疏松的薄壁細胞組成;內(nèi)皮層明顯
      。維管束成環(huán)狀排列
      ;韌皮部窄,細胞多皺縮
      ;木質(zhì)部寬
      ,由導(dǎo)管及木纖維組成,導(dǎo)管直徑20-75μm
      ;射線寬1列細胞
      。中央髓部大多中空。葉片表面觀:上
      、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均波狀彎曲
      ,均有不等式氣孔,下表皮氣孔常2個連接
      。葉片橫切面觀:柵欄組織僅1列細胞
      。葉肉組織中有分泌腔,類圓形,直徑30-65μm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槲皮甙(quercitrin)

      ,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amnoside)
      ,3
      ,5,7
      ,3'
      ,4'-五羥基黃酮-7-鼠李糖甙(3,5
      ,7
      ,3',4'-pentahydroxyflavone-7-rhamnoside)
      ,田基黃靈素(sarothralin)田基黃棱素(sarothralen)A
      、B,濕生金絲桃素B(uliginosin B)
      ,綿馬酸BBB(filixic acid BBB
      ,即綿馬酸),雙脫氫GB1a(bisdehydroGB1a)
      ,田基黃綿馬素(saroaspiden)A
      、B、C
      ,白綿馬素iBiB(albaspidin iBiB)
      ,田基黃靈素G,地耳草素(japonicine)A
      、B
      、C、D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

      ,用甲醇回流提取5h,濃縮甲醇提取液近干
      ,加入聚酰胺粉1g
      ,拌和后干燥,移置裝有1.5g粗聚酰胺小柱中
      ,用氨仿洗脫除去雜質(zhì)后
      ,以甲醇洗脫并濃縮甲醇液5ml。取上述提取液1ml
      ,加入少量鎂粉及4-5滴濃鹽酸
      ,在沸水浴中加熱
      ,溶液顯淡紅色。(檢黃酮)

      歸經(jīng) :

      ;肝
      ;胃經(jīng)

      性味 : 甘;苦

      ;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解毒;散瘀消腫
      。主濕熱黃疸
      ;泄瀉;痢疾
      ;腸癰
      ;癰癤腫毒;乳蛾
      ;口瘡;目赤腫痛
      ;毒蛇咬傷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鮮品30-60g
      ,大劑可用至90-120g;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爛外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用于胃脘痛

      、咳嗽、月經(jīng)不調(diào)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2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
      、青心草、臭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