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Tiě Mǎ Biān
別名 : 野花生
來源 : 豆科胡枝子屬植物鐵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Sieb. et Zucc.,以根及全株入藥。夏秋采,曬干。
性味 : 苦、辛,平。
功能主治 : 清熱散結,活血止痛,行水消腫。用于頸淋巴結結核,冷膿腫,虛熱不退,水腫,腰腿筋骨痛;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鮮葉適量,加酒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Tiě Mǎ Biān
別名 : 金錢藤、野花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為豆科植物鐵馬鞭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陽坡林下或草叢中。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半灌木 功能主治 : 治體虛久熱不退,痧癥腹部脹痛,水腫,癰疽,指疔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復方 : ①治體虛長熱不退(俗稱脫力傷寒):鐵馬鞭一兩,寒扭根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Tiě Mǎ Biān 別名 : 落花生 英文名 : Herb of Pilose Bushclover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鐵馬鞭的帶根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山坡疏林下或林緣草叢中、郊野曠地和路邊 原形態(tài) : 鐵馬鞭 半灌木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枝細長 歸經 : 脾 性味 : 苦;辛 功能主治 : 益氣安神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 ①治體虛長熱不退(俗稱脫力傷寒):鐵馬鞭一兩,寒扭根、金腰帶(豆科山螞蝗)、仙鶴草、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五至六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②治腋癰疽:鮮鐵馬鞭二兩,雞蛋三個。煎水服。③治水腫:鐵馬鞭全草或根、山查根、白茅根各三至七錢,豬肉半斤。蒸服,連服三次。④治痧癥或腹脹肚痛:鐵馬鞭根或全草五錢至一兩。煎水服。⑤治指疔:鐵馬鞭用酒浸后,把酒倒掉,搗爛敷患處 各家論述 : 《植物名實圖考》:散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3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鐵馬豆
下一篇:
鐵骨銀參
《中華本草》:鐵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