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Wén Há
別名 : 花蛤(《夢溪筆淡》),黃蛤(《現(xiàn)代實用中藥》),圓蛤(《藥材資料匯編》),白利殼(《中藥志》)。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簾蛤科動物文蛤的貝殼 生境分布 : 生活于淺海泥沙中 原形態(tài) : 貝殼2片 性狀 : 貝殼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 炮制 : 文蛤:洗凈曬干,碾碎 歸經(jīng) : ①《注解傷寒論》:"走腎。"②《長沙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 性味 : 咸,平。①《別錄》:"味咸,平,無毒。"②《本經(jīng)逢原》:"咸,平,微寒,無毒。" 注意 : 《本草經(jīng)巰》:"病屬邪熱痰結者宜之,氣虛有寒者不得用。"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化痰,軟堅。治口渴煩熱,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瘺。①《本經(jīng)》:"主惡瘡蝕,五痔。"②《別錄》:"咳逆胸痹,腰痛脅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復方 : ①治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五兩。上一味,杵為散,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匱要略》文蛤散)②治痰飲膠結不化,為咳逆、為胸痹者:文蛤一兩(燒存性,研極細末),姜制半夏、膽星、厚樸、陳廣皮、白芥子、于白術、枳實各一兩(俱同麩皮拌炒)。上研為末,每早晚各服一錢,食后白湯調(diào)服。(《方脈正宗》) 備注 : 本品和青蛤的貝殼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5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