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ǎo Yè Pí Pá
別名 : 白香柴(《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出處 : 《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來源 : 為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的葉 生境分布 : 生于高山灌叢。分布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小灌木,高約1.2米。小枝密生深褐色鱗片。葉卵狀橢圓形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酚類物質(zhì)、有機(jī)酸、黃酮、三萜(或甾體化合物)、甙類、鞣質(zhì)、還原糖和揮發(fā)油(2.1~2.5%)等。揮發(fā)油的有效成分之一為4-苯基丁酮-2。 功能主治 : 《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止咳,祛痰,平喘 復(fù)方 : 治老年慢性氣管炎:小葉枇杷四錢 臨床應(yīng)用 :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小葉枇杷制劑有明顯的止咳、祛痰作用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iǎo Yè Pí Pá 別名 : 白香柴 出處 : 出自《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的葉及嫩枝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0-4200m的高山灌叢或雜木森中。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 原形態(tài) : 常綠小灌木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片多反卷,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長2-3cm,寬1.5-2cm,先端尖或稍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密生棕色腺鱗,主脈于下面突起,側(cè)脈4-6對。葉柄長3-5mm,疏被腺鱗。革質(zhì)。氣香而特異,味辛、苦。以葉片完整、色暗綠者為佳。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xì)胞垂周壁平直,少數(shù)略呈波狀。下表皮細(xì)胞具乳頭狀突起,頂面觀可見突起先端呈小圓圈狀,細(xì)胞基部呈大圓圈狀 毒性 : 家兔口服小I46g/kg,對血壓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酚類物質(zhì),有機(jī)酸 藥理作用 : 1.祛痰、平喘及鎮(zhèn)咳作用 乙醇提取物濃縮成干粉(小I4)灌胃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平喘無效(豚鼠組織胺噴霧法) 鑒別 : 取本品粉末2g,加水2ml 性味 : 辛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止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7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小葉楊
下一篇:
小葉柳
《中華本草》:小葉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