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ǎo Suàn
別名 : 茆蒜(伏侯《古今注 出處 :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鱗莖 生境分布 : 野生。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萆本。外形與大蒜相似而較小,與大蒜的顯著不同之點(diǎn):鱗莖細(xì)小如薤,僅有1個鱗球,不如大蒜由多數(shù)鱗瓣合成。 歸經(jīng) :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二經(jīng)。" 性味 : 辛,溫。①《別錄》:"辛,溫,有小毒。"②陶弘景:"味辛 注意 : 陰虛火旺及日疾 功能主治 : 溫中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霍亂心腹脹痛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18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