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ī Huánɡ Cǎo
別名 : 熊膽草 來(lái)源 : 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線紋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Hara,的全草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腸炎,痢疾,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Xī Huánɡ Cǎo 別名 : 熊膽草、血風(fēng)草(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溪溝草、山羊面、臺(tái)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出處 :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來(lái)源 : 為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菜的全草。夏 生境分布 : 生于溪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化學(xué)成分 : 含黃酮甙 性味 : ①?gòu)V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甘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溪黃草配酢漿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Xī Huánɡ Cǎo 別名 : 熊膽草、血風(fēng)草 英文名 : Linearstripe Rabdosia Herb 出處 : 出自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線紋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Rabdosia (Maxim.) Hara [Plectrantnus serra Maxim.]2.Rabdosia ol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Hyssopus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 Don; plectranthus striatrs Benth.;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采收和儲(chǔ)藏:每年可采收2-3次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成叢生于山坡、路旁、田邊、溪旁、河岸及草灌叢中。喜生于山坡、溝邊、河旁或林下潮濕處。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木,高1.5-2m。根莖呈疙瘩狀,向下密生須根。莖四棱,帶紫色,密被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葉對(duì)生;柄長(zhǎng)0.5-3.5cm;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大內(nèi)彎的鋸齒,兩面脈上被微柔毛和淡黃色腺上噗。聚傘花序組成疏松的國(guó)花序,長(zhǎng)10-20cm,密被灰色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至條形;花萼鐘狀,外被柔毛及腺點(diǎn),萼齒5,長(zhǎng)三角形,近等大,與萼筒近等長(zhǎng),果時(shí)萼增大,呈寬鐘形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rùn)環(huán)境 性狀 : 性狀鑒別 (1)溪黃草 莖枝方柱形 化學(xué)成分 : 溪黃草 葉和莖中含二萜類(lèi)化全物:溪黃草素(rabdoserrin)A[1] 藥理作用 :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duì)人宮頸癌(HeLa)細(xì)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1]。 歸經(jīng) : 歸肝;膽;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 注意 : 脾胃虛寒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散瘀消腫。主濕熱黃疽;膽囊炎;泄瀉;瘡腫;跌打傷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急性黃瘦型肝炎: 溪黃草配防ZA漿草 各家論述 : 1.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利濕,退黃。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2.《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0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上一篇:
消毒藥
下一篇:
焮麻
《中藥大辭典》:溪黃草
《中華本草》:溪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