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叢毛羊胡子草
來源 : 莎草科巖梭Eriophorum comosum Nees,以花、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 甘肅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花:平喘止咳。治喘咳。全草:通經(jīng)活絡(luò)。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3~4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án Suō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叢毛羊胡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ophorum comosum(Wall.)Nees[Scirpus comosum Wall.]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壁上。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叢毛羊胡子草,多年生草本,高約14-80cm。根莖粗短。稈密叢生,鈍三棱形,直徑約1-2mm,基部具宿存的黑褐色葉鞘 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氣候和半干旱環(huán)境 性味 : 味辛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5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巖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