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ánɡ Méi
別名 : 樹梅、珠紅
來源 : 為楊梅科楊梅屬植物楊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 性味 : 根 功能主治 : 根、樹皮:散瘀止血 用法用量 : 根 備注 : (1)下列兩種同屬植物,在云南也同作楊梅入藥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ánɡ Méi 別名 : 朹子(《北戶錄》) 出處 : 《食療本草》 來源 : 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果實(shí)。初夏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 生境分布 : 分布我國東南各省 原形態(tài) : 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2米 化學(xué)成分 : 果實(shí)含葡萄糖、果糖 歸經(jīng) : 入肺、胃經(jīng)。①《本經(jīng)逢原》:"入肝、脾、心胞。"②《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經(jīng)。"③《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經(jīng)。" 性味 : 甘酸,溫。①《食療本草》:"溫。"②《日華子本草》:"熱,微毒。"③《開寶本草》:"酸,溫,無毒。"④《日用本草》:"昧酸甘,溫,無毒。" 注意 : ①孟詵:"切不可多食,甚能損齒及筋。"②《日華子本草》:"忌生蔥。"③《開寶本草》:"多食令人發(fā)熱。"④《本經(jīng)逢原》:"血熱火旺人,不宜多食。"⑤《本草從新》:"多食發(fā)瘡致痰。" 功能主治 : 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煩渴,吐瀉,痢疾,腹痛,滌腸胃,解酒。果實(shí)治心胃氣痛,痢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燒存性研末。外用:搗敷、燒存性研末搐鼻或調(diào)敷。 復(fù)方 : ①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ánɡ Méi 別名 : 機(jī)子 出處 :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果實(shí)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丘陵向陽山坡或山谷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 原形態(tài) : 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2m 栽培 : 1.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多云霧氣候。不耐強(qiáng)光 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類脂,包括中性類脂、糖脂和鱗脂,其中脂肪酸主要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 歸經(jīng) : 脾;胃 性味 : 酸;甘 注意 : 1.孟詵:切不可多食 功能主治 : 生津解煩;和中消食;解酒;澀腸;止血。主煩渴;嘔吐;呃逆;胃痛;食欲不振;食積腹痛;飲酒過度;腹瀉;痢疾;衄血;頭痛;跌打損傷;骨折;燙火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燒灰;或鹽藏。外用:適量,燒灰涂敷。 各家論述 : 1.孟詵:和五藏,能滌腸胃,除煩憤惡氣,亦能治痢。2.《本草拾遺》:止渴。3.《日華子本草》:療嘔逆吐酒。4.《開寶本草》:主去痰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中藥大辭典》:楊梅
《中華本草》: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