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óu Hú Táo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胡桃仁"條 性味 : 《綱目》:"辛 功能主治 : 《綱目》:"殺蟲攻毒。治癰腫 復(fù)方 : 治疥瘡瘙癢:油核桃一個,雄黃、艾葉(杵熟)各一錢。搗勻棉包,夜臥裹陰囊,歷效,勿洗。(《瀕湖集簡方》) 各家論述 : 《綱目》:"油核桃有毒,傷人咽肺,而瘡科取之,用其毒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óu Hú Táo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uglans regia L.[J.orientis Dode;J.sinensis (C.DC.)Dode]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帶。資源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20-25m。樹皮灰白色,幼時平滑,老時淺縱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顯的葉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鱗 性味 : 辛 注意 : 本品有毒 功能主治 : 消癰腫;去癘風(fēng) 用法用量 : 外用:逶量 各家論述 : 《綱目》:油核桃有毒,傷人咽肺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8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油棕根
下一篇:
照山白
《中華本草》:油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