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hū Dǔ
出處 :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為豬科動物豬的胃。
原形態(tài) : 動物形態(tài)詳"豬肉"條。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補虛損,健脾胃。治虛勞羸弱,泄瀉,下痢,消渴,小便頻數(shù),小兒疳積。①《別錄》:"補中益氣,止渴、利。"②《千金·食治》:"斷暴痢虛弱。"③《日華子本草》:"補虛損,殺勞蟲,止痢。釀黃糯米蒸搗為丸,甚治勞氣,并小兒疳蛔黃瘦病。"④《本草圖經(jīng)》:"主骨蒸熱勞,血脈不行,補羸助氣。"⑤《隨息居飲食譜》:"止帶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或入丸劑 復方 :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術(shù) 各家論述 : 《本草經(jīng)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hū Dǔ 英文名 : Pork tripe 出處 :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胃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雜食性家養(yǎng)物畜 原形態(tài) : 豬的品種繁多 化學成分 : 含胃泌素(gastrin) 藥理作用 :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從豬胃竇部可制取胃泌素(gastrin) 歸經(jīng) : 脾 性味 : 味甘;性溫 注意 : 《隨自己居飲食譜》:“外感未清 功能主治 : 補虛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適量;或入丸劑。 復方 : ①治男子肌瘦氣弱,咳嗽漸成勞瘵:白術(shù)、牡蠣(燒)各四兩,苦參三兩。為細未,以豬肚一個,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三、四服。(《御藥院方》豬肚丸)②治水瀉:豬肚一枚,凈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內(nèi),肚滿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伺桿,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各家論述 : 1.《本草經(jīng)疏》: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利自止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8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豬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