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hānɡ Ròu
出處 : 《別錄》
來源 : 為鹿科動(dòng)物獐的肉 生境分布 : 分布長江流域各地 原形態(tài) : 獐(《呂氏春秋》) 性味 : 甘,溫。①《千金·食治》:"味甘,溫,無毒。"②崔禹錫《食經(jīng)》:"味咸 注意 : ①《金匱要略》:"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 功能主治 : ①《別錄》:"補(bǔ)益五臟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hānɡ Ròu 英文名 : River deer 出處 : 出自《名醫(yī)別錄》;1.《本草圖經(jīng)》:獐之類甚多,麇其總名也。有有牙者,有無牙者,用之皆同。2.《綱目》: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澤。似鹿而小,無角,黃黑色,大者不過二、三十斤。雄者有牙出口外,俗稱牙獐。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dòng)物獐之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采收和儲(chǔ)藏:捕殺后,剔骨取肉,鮮用或干燥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山地草坡灌叢中,不上高山 原形態(tài) : 獐,小型鹿類 化學(xué)成分 : 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 歸經(jīng) : 脾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溫 注意 : 1.《金匱要略》: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 功能主治 : 補(bǔ)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食 各家論述 : 1.《別錄》:補(bǔ)益五臟。2.崔禹錫《食經(jīng)》:主大風(fēng)冷氣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9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