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hū Lán
別名 : 魚子蘭
來源 : 金粟蘭科金粟蘭屬植物金粟蘭Chloranthus spicatus (Thunb.)Makino 性味 : 辛、甘、微澀,溫。 功能主治 : 祛風濕,接筋骨。用于感冒,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Zhū Lán 別名 : 珍珠蘭(《藥性考》),真珠蘭、魚子蘭(《花經(jīng)》),雞爪蘭(《綱目拾遺》)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莖葉 生境分布 : 生山區(qū)叢林中,庭園 原形態(tài) : 金粟蘭(《周之嶼樹藝書》)亞灌木,高可達1米。莖圓形,無毛。葉對生,革質(zhì),卵形至倒卵形或長圃狀橢圓形,長4~10.5厘米,寬1.5~5.5厘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圓鋸齒,齒尖有腺點,下面脈紋顯明;葉柄短,長約1厘米。穗狀花序纖弱,長1~3厘米,作圓錐花序式排列;花小,黃色 性味 : ①《陸川本草》:"辛,溫。"②《云南中草藥》:"甘,溫。" 功能主治 : 治風濕疼痛,癲癇,跌打損傷,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方 : 治風濕疼痛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hū Lán 別名 : 真珠蘭 英文名 : Stem or leaf of Chu-lan tree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全株或根、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區(qū)叢林中,現(xiàn)各地多栽培 原形態(tài) : 金粟蘭 半灌木,高30-60cm 栽培 : 生物學特性屬陰性植物 性狀 : 性狀鑒別全株長 30-60cm 化學成分 : 鮮花揮發(fā)物中,被鑒定了 32種成分,11種單萜烯(55.84%),11種倍半萜稀(3.32%),7種含氧化合物(35.16%),主要成分為:順式茉莉酮酸甲酯(cis-methyl jas-monate)(33.71%),順式-β-羅勒烯(cis-β-ocimene)(32.23%),β-蒎烯(β-pinene)( 11.57%)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祛風定;活血止痛;殺蟲。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偏頭痛;頑癬。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復方 : 治風濕疼痛 各家論述 : 《陸川本草》:破積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2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珠蘭
《中華本草》:珠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