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大辭典》:益智仁
拼音注音 : Yì Zhì Rén
別名 : 益智子(《開寶本草》),摘艼子(《中藥材手冊(cè)》)。
出處 : 《得配本草》
來源 : 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shí)。5~6月間果實(shí)呈褐色、果皮茸毛減少時(shí)采摘
,除去果柄
,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長于陰濕林下。分布海南及廣東南部
。主產(chǎn)廣東
。
原形態(tài) : 益智(《廣志》)多年生草本,高1~3米。根莖延長。莖直立
,叢生
。葉2列
,具短柄
;葉片披針形,長20~35厘米
,寬3~6厘米,先端尾尖
,基部闊楔形
,邊緣具脫落性小剛毛
,其殘留的痕跡呈細(xì)鋸齒狀,上面深綠色
,下面淡綠色
,兩面均無毛
;葉舌膜質(zhì)
,長1~1.5厘米
,被淡棕色疏柔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蝽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花序軸棕色,長10~15厘米
,被短毛
,下端具一環(huán)形苞片
,包圍花軸
,小花梗長1~2毫米
;小苞片極短
,膜質(zhì)
,棕色
;花萼筒狀,長1.2厘米
,一側(cè)開裂至中部
,先端3齒裂
,外被短毛
;花冠管長約1厘米
,裂片3
,長圓形,長約1.8厘米
,上面一片稍大
,先端略呈兜狀
,外被疏短毛
,唇瓣倒卵形,長約2厘米
,粉白色,具紅色條紋
,先端鈍3裂;退化雄蕊錐狀
,長約2毫米
,發(fā)育雄蕊1枚
,花絲長約1厘米
,花藥線形
,長約7毫米;子房下位
,卵圓形,密被絨毛
,3室
,每室具胚珠8~9枚,花柱線形
,柱頭頭狀
,上位腺體2枚
,棒狀。蒴果橢圓形至紡錘形
,長1.5~2厘米
,被疏毛,表面有纖維束線條
,果柄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5月
。果期5~6月
。
性狀 : 干燥果實(shí)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1~12厘米。外皮紅棕色至灰棒色,有縱向斷續(xù)狀的隆起線13~18條
。皮薄而稍韌,與種子緊貼
。種子集結(jié)成團(tuán),分3瓣
,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略有鈍棱
,直徑約3毫米
,厚約1.5毫米
,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
;種臍位于腹面的中央
,微凹陷
,自種臍至背面的合點(diǎn)處
,有一條溝狀種脊
;破開后里面為白色
,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
。
炮制 : 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鍋內(nèi),炒至外殼焦黑 ,取出冷透,除去果殼,取仁搗碎用。鹽益智仁:取益智仁用鹽水拌勻
,微炒
,取出放涼
。(每益智仁100斤,用食鹽2斤8兩
,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
歸經(jīng) : 入脾,腎經(jīng)。①《湯液本草》:"手、足太陰經(jīng),足少陰經(jīng)。"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胃、腎三經(jīng)。"③《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性味 : 辛,溫。①《南方草木狀》:"味辛。"②陶弘景:"熱。"③《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④《本草便讀》:"味辛苦,性熱。"
注意 : 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①《本草經(jīng)疏》:"凡嘔吐由于熱而不因于寒;氣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虛;小便余瀝由于水涸精虧內(nèi)熱,而不由于腎氣虛寒
;泄瀉由于濕火暴注,而不由于氣虛腸滑
,法并禁之。"②《本草備要》:"因熱而崩
、濁者禁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邸侗窘?jīng)逢原》:"血燥有火
、不可誤用。"
功能主治 : 溫脾,暖腎,固氣,澀精。治冷氣腹痛,中寒吐瀉,多唾,遺精,小便余瀝,夜多小便。①《廣志》:"含之?dāng)z涎穢。"②《本草拾遺》:"止嘔噦。""治遺精虛漏,小便余瀝,益氣安神,補(bǔ)不足,利三焦,調(diào)諸氣,夜多小便者
,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
。"③劉完素:"開發(fā)郁結(jié)
,使氣宣通。"④《醫(yī)學(xué)啟源》:"治脾胃中寒邪
,和中益氣。治人多唾
,當(dāng)于補(bǔ)中藥內(nèi)兼用之
。"⑤王好古:"益脾胃
,理元?d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補(bǔ)腎虛,滑瀝
。"⑥《綱目》:"治冷氣腹痛,及心氣不足
,夢(mèng)泄,赤濁
,熱傷心系
,吐血、血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復(fù)方 : ①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氣奔沖
,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川烏(炮,去皮
、臍)四兩
,益智(去皮)二兩,干姜(炮)半兩
,青皮(去白)三兩
。上件為散。每服三錢
,水二盞,入鹽一捻
,生姜五片
,棗二個(gè)
,擘破
,同煎至八分,去滓
,溫服,食前
。(《局方》益智散)②治腹脹忽瀉
,日夜不止
,諸藥不效
,此氣脫也: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之
。(《世醫(yī)得效方》)③治夢(mèng)泄:益智仁二兩(用鹽二兩炒,去鹽)
,烏藥二兩
,上為末
,用山藥一兩為糊
,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臨臥鹽湯下,以朱砂為衣
。(《世醫(yī)得效方》三仙丸)④治脬氣虛寒
,小便頻數(shù)
,或遺尿不止
,小兒尤效:烏藥、益智仁等分
。上為末,酒煮山藥末為柵
,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鹽酒或米飲下
。(《婦人良方》縮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⑤治小兒遺尿
,亦治白濁: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
,空心米湯調(diào)下
。(《補(bǔ)要袖珍小兒方論》益智仁散)⑥治婦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細(xì)
,米飲入鹽服一錢。(《經(jīng)效產(chǎn)寶》)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兩
,縮砂仁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
,空心白湯下,日二服
。(胡氏《濟(jì)陰方》)⑧治疝痛,連小腹攣搐
,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
、甘草(炙)
、茴香(炒)各三錢,烏頭(炮
,去皮)、生姜各半兩,青皮(去白)二錢
。上細(xì)切。每服四錢
,水二盞
,入鹽少許
,煎至七分
,去滓
,空心食前溫服
。(《濟(jì)生方》益智仁湯)⑨治白濁腹?jié)M
,不拘男婦:益智仁(鹽水浸炒)
、厚樸(姜汁炒)等分
。姜三片,棗一枚
,水煎服。(《永類鈐方》)⑩治小便赤濁:益智仁
、茯神各二兩
,遠(yuǎn)志
、甘草(水煮)各半斤
。為末,酒糊丸
,梧子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招慕獪挛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綱目》)
各家論述 : ①《綱目》:"益智,行陽退陰之藥也。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按楊士瀛《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進(jìn)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當(dāng)使心藥入脾胃藥中 ,庶幾相得。故古人進(jìn)食藥中
,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
。"②《本草經(jīng)疏》:"益智子仁,以其斂攝
,故治遺精虛漏,及小便余瀝
,此皆腎氣不固之證也
。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矣
。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統(tǒng)
,脾腎氣虛,二臟失職
,是腎不能納
,脾不能攝,故主氣逆上浮
,涎穢泛濫而上溢也,斂攝脾腎之氣
,則逆氣歸元
,涎穢下行
。"③《本草求實(shí)》:"益智
,氣味辛熱,功專燥脾溫胃
,及斂脾腎氣逆
,藏納歸源,故又號(hào)為補(bǔ)心補(bǔ)命之劑
。是以胃冷而見涎唾,則用此以收攝
,脾虛而見不食
,則用此溫理
,腎氣不溫
,而見小便不縮,則用此入縮泉丸以投
。與夫心腎不足,而見夢(mèng)遺崩帶
,則用此以為秘精固氣。若因熱成氣虛
,而見崩濁
、夢(mèng)遺等癥者,則非所宜
。此雖類于縮砂密,同為溫胃
,但縮砂密多有快滯之功
,此則止有逐冷之力
,不可不分別而審用耳
。"④《會(huì)約醫(yī)鏡》:"益智仁,其性行多補(bǔ)少
,須兼補(bǔ)劑用之,若獨(dú)用則散氣
。"⑤《本草正義》:"益智,始見于藏器《本草拾遺》
,謂之辛溫
,不言其澀,但諸家所述主治
,無
,非溫澀功用。楊仁齋《直指方》云
,古人進(jìn)食藥中
,多用益智
,土中益火也
。案此為脾虛餒而不思食者立法,脾土喜溫而惡寒
,喜燥而惡濕。寒濕困之
,則健運(yùn)力乏而不思納谷,且食亦無味
,此惟溫煦以助陽和而斡旋大氣,則能進(jìn)食
。益智醒脾益胃,固亦與砂仁
、豆蔻等一以貫之
。仁齋說到益火生土上去,附會(huì)心經(jīng)之藥
,尚是舍近求遠(yuǎn),故意深言之
,亦殊不必
。瀕湖又謂治心氣不足,夢(mèng)泄
,赤濁
,則以腎陽無權(quán)
,滑泄不禁者立論
,故可用此溫澀一法,然遺濁之虛寒癥絕少
,石頑謂因于熱者,色黃干結(jié)
,不可誤用
,極是。瀕湖又謂治熱傷心系
,吐血血崩諸證
,則既是熱傷
,而反用此大辛大熱之藥
,何其背謬一至于此。"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益智仁
拼音注音 : Yì Zhì Rén
別名 : 益智子、摘艼子
英文名 : Sharpleaf Galangal Fruit
出處 : 出自《得配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lpinia oxyphylla Miq.采收和儲(chǔ)藏:定植后2-3年,于6-7月,當(dāng)果實(shí)呈淺褐色
、果皮茸毛脫落
、果肉帶甜、種子辛辣時(shí)
,選晴天將果穗剪下,除去果柄
,曬干或烘干
。5-6月間果實(shí)呈褐色
、果皮茸毛減少時(shí)采摘
,除去果柄
,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和海南,福建、廣西
、云南亦有栽培
。
原形態(tài) : 益智,多年生草本
,高1-3m。葉柄短
;葉片披針形
,長20-35cm,寬3-6cm
,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
,邊緣具脫落性小剛毛
,基殘痕呈細(xì)齒狀,兩面無毛
;葉舌膜質(zhì),二裂
,長1-2cm
,少數(shù)達(dá)3cm
,被淡棕色柔毛
。總狀花序頂生
,長8-15cm,在花蕾時(shí)包藏于鞘狀的總狀苞片內(nèi)
;花序軸被極短的柔毛;小花梗長1-2mm
;苞片膜質(zhì),棕色
;花萼管狀
,長約1.2cm
,先端3淺齒裂
,一側(cè)深裂,外被短柔毛
;花冠管與萼管幾等長,裂片3
,長圓形
,長約1.8cm
,上方1片稍大
,先端略呈兜狀
,白色
,外被短柔毛
;唇瓣倒卵形,長約2cm
,粉紅色,并有紅色條紋
,先端邊緣皺波狀
;側(cè)生退化雄蕊錐狀
,長約2mm
;雄蕊1,花絲扁平
,線形,長約1.2cm
,花藥長6-7mm
,藥隔先端具圓形雞冠狀附屬物
;子房下位
,密被絨毛。蒴果球形或橢圓形
,干時(shí)紡錘形,果皮上有明顯的縱向維管束條紋
,長1.2-cm
,直徑約1cm
,不開裂
,果熟時(shí)黃綠色或乳黃色。種子多數(shù)
,不規(guī)則扁圓形,被淡黃色假種皮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4月,果期5-8月
。
栽培 : 1. 氣候土壤: 窖溫暖、濕潤的氣候。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2. 整地: 栽植前2-3月進(jìn)行整地,開好排水溝,按株、行距 1 × 1m,挖直徑33cm,深33cm的穴。3.種植:一般多采用分株繁殖。 6-8月間,在陰天或清晨、傍晚,選1-2年生的壯健無病、未開花結(jié)果的分蒙株移植(或用野生植株移植),勿傷根莖,適當(dāng)剪去部分葉片。栽前,穴中酌施基肥,每穴栽4-5株,不可過深,覆土深約7cm ,壓實(shí)
,10天內(nèi)每天均宜澆水1次。4.每年6月采收果實(shí)后及 11-12月開花前各中耕除草1次
,同時(shí)施以人糞尿或硫酸按,并割除已結(jié)過果實(shí)的分蘗株
。
性狀 : 性狀鑒定:干燥果實(shí)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5-2cm,直徑1-1.2cm。外皮紅棕色至灰棕色,有縱向斷續(xù)狀的隆起線13-18條。皮薄而稍韌,與種子緊貼。種子集結(jié)成團(tuán),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種子6-11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略有鈍棱,直徑約3mm,厚約1.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種臍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種臍至背面的合點(diǎn)處,有一條溝狀種脊;破開后里面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顯微鑒定: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薄壁細(xì)胞
,外被角質(zhì)層。中果皮寬厚
;油細(xì)胞散列;外韌型維管束環(huán)列于中部
,其外有纖維束
;有的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或棒晶
。內(nèi)果皮為1弄薄壁細(xì)胞
。種子橫節(jié)面:假種皮細(xì)胞列。種皮表皮細(xì)胞排列不整齊,外被薄角質(zhì)層
。下皮細(xì)胞2列,外列細(xì)胞切向延長
,內(nèi)含紅棕色
、黃棕色或黃色物
;內(nèi)列細(xì)胞徑向或切向延長
,不含色素。色素層細(xì)胞4-6列
,內(nèi)含棕紅色、黃棕色或黃色物
;油細(xì)胞間斷排列于色素層
,略成1環(huán)
。內(nèi)種皮厚壁細(xì)胞褐紅色
、紅棕色或黃棕色,內(nèi)壁極厚
,上端胞腔內(nèi)硅質(zhì)塊直徑10-15μm。外胚乳細(xì)胞內(nèi)充滿由微小淀粉粒集結(jié)而成的淀粉團(tuán)
,有的尚含細(xì)小草酸鈣方晶或簇晶
。內(nèi)胚乳及胚細(xì)胞含糊粉粒
,后者并含脂肪油滴
。
化學(xué)成分 : 含揮發(fā)油1%-2%,油中含桉油精55%以及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nerol)。果皮的刺激性成分有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ne,yakuchinone-B,trans-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heqt-1-en-3one。并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
,以及微量元素錳
、鋅
、鉀
、鈉
、鈣
、鎂、磷
、鐵
、銅等
。
藥理作用 : 1. Nootkatol具有拮抗鈣活性的作用。2.Yakuchinion A具有強(qiáng)心作用。3.具有抗癌
、控制回腸收縮等作用。4.益智果實(shí)醇提物有抑制前列腺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