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ánɡ Bù Shí
別名 : 馬尾連 英文名 : root and Rhizome of Javan Meadowrue 出處 :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400m的山地林下、溝邊或較陰濕處。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浙江、江西、臺灣、湖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 : 爪哇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無毛。莖直立,中部以上分枝。葉互生;葉柄長達5.5cm;托葉棕色,膜質(zhì),邊緣流蘇狀分裂,寬2-3mm;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莖生葉4-6,三到四回三出復葉;葉片長6-25cm;小葉紙質(zhì),頂生小葉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2-2.5cm,寬1-1.8cm,3淺裂,有圓齒,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脈隆起,網(wǎng)脈明顯。復單歧聚傘狀花序呈圓錐狀,長約4cm;花兩性,花梗長3-10mm;萼片4,花瓣狀,橢圓形,長2.5-3mm,白色,早落;花瓣無 化學成分 : 根含鶴氏唐松草堿(hernandezine),異粉防憶堿(isotetrandrine),小檗堿(berberine),氧化小檗堿(oxyberberine),皺唐松草寧堿(thalrugosaminine),皺唐松草酮堿(rugosinone),唐松草舒平堿(thalisopine),芬氏唐松草定堿(thalifendine)。根及莖含小檗堿,非洲防已堿(columbamine),掌葉防已堿(palmatine),藥根堿(jatrorrihizine),去亞甲基小檗堿(demethyleneberbe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歸經(jīng) : 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燥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治關(guān)節(jié)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