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ǔ Yè Sān Qī
別名 : 竹根三七 來源 : 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羽葉三七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以根狀莖入藥 性味 : 甘、微苦 功能主治 : 滋補(bǔ)強(qiáng)壯,散瘀止痛,止血。用于病后虛弱,肺結(jié)核咯血,衄血,閉經(jīng),產(chǎn)后血瘀腹痛,寒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1~3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ǔ Yè Sān Qī 別名 : 紐子三七(《中國藥植志》),復(fù)羽裂參(《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羽葉竹節(jié)參(《中藥志》),黃連三七(《四川中藥志》)。 出處 : 《中國藥植志》 來源 : 為五加科植物羽葉三七的根莖。9~10月。挖取根莖,去凈須根及泥土 生境分布 : 野生于山坡森林下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70厘米。根莖細(xì)長橫臥;莖圓柱狀,表面有較深的縱條紋,疏生刺毛,下部近于光滑。掌狀復(fù)葉3~5枚。輪生莖端;葉柄扁壓狀,長5~13厘米,上面呈縱淺槽,兩側(cè)及背面疏生刺毛;小葉5~7片,小葉柄亦有刺毛;小葉片呈羽狀分裂,長3~8厘米,寬1~3厘米,兩端裂片較中部者為小,頂端裂片先端漸尖,裂片邊緣有鋸齒,葉片薄,上面深綠色 性狀 : 干燥的根莖細(xì)長 功能主治 : 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ǔ Yè Sān Qī 別名 : 紐子三七、黃連三七 英文名 : rhizome of Bipinnatifid Ginseng 出處 : 出自《中國藥植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羽葉竹節(jié)參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var. bipinnatidus (Seem.)C.Y.Wuet K.M.Feng[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采收和儲藏:9-10月挖取根莖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3400m的山地昆交林下陰濕處。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莖高30-50cm 性狀 : 干燥的根莖細(xì)長 化學(xué)成分 : 塊莖中含羽葉三七甙(bipinnatifidusoside)F1和F2,竹節(jié)人參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Ⅴ、Ⅳ、Ⅳa,姜狀三七甙(zingibroside)R1,人參皂甙(ginsenosides)F1、F2、F3、Rb1、Rb3、Rd、Re、Rg1,24(S)-假人參甙F11[24(S)psudo ginsenoside)F11],人參黃酮(ginsenfoavone),球子參甙F1(majoroside F1)[1,2]. 性味 : 味微苦;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 化瘀止血;消腫定痛。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敷。 各家論述 : 1.《中國藥植志》:有療傷止血之效,可作三七代用品。2.《中藥志》:治療跌打損傷,或作補(bǔ)藥。3.治鼻衄,吐血,小兒驚風(fēn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羽葉三七
《中華本草》:羽葉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