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性微溫,Z,中藥,紫杜鵑" />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紫杜鵑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2:54:20

      《中藥大辭典》:紫杜鵑

      拼音注音 : Zǐ Dù Juān

      別名 : 土牡丹花、嶺南杜鵑(《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 《廣東省攻克老年慢性氣管炎資料選編》

      來源 : 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的花、葉和嫩枝或根皮。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疏林中

      ,分布廣東
      、江西、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

      ,高1~3米。分枝密
      ,小枝密生扁平紅褐色伏毛
      。葉二型
      ,簇生枝頂
      ;春葉橢圓狀披針形,長3~8.2厘米
      ,寬1.8~3.2厘米
      ,兩頭尖,下面稍生伏毛
      ;夏葉橢圓形至倒卵形
      ,長1.2~3.2厘米,寬5~15毫米
      ,先端鈍或圓
      ,有短尖頭;葉柄長4~8毫米
      ,密生糙伏毛
      。傘形花序頂生,花7~12朵
      ;花梗長6~9毫米
      ,密生紅棕色伏毛;萼極小
      ,密生黃褐色細(xì)毛
      ;花冠漏斗形,丁香紫色
      ,花冠筒長約1厘米
      ;雄蕊5,露出
      ,花絲無毛
      ;子房密生細(xì)毛。蒴果圓柱形
      ,長0.8~1.2厘米
      ,密被紅棕色扁毛。

      毒性 : 小鼠腹腔注射黃酮半數(shù)致死量為1.97克/公斤(相當(dāng)于生藥739克/公斤)

      。死前均呈抑制狀態(tài)
      。呼吸停止不久仍可摸及心跳
      。給貓黃酮0.5克/公斤灌胃,除趨向安靜
      、活動(dòng)減少外
      ,48小時(shí)內(nèi)未見其他異常。狗每天給予0.12或0.06克/公斤灌胃
      ,連續(xù)20天
      ,活動(dòng)減少,比較馴服
      ,體重普遍減輕
      ,肝、腎功能及血象等未見異常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黃酮

      、酚類、有機(jī)酸
      、三萜
      、多量鞣質(zhì)和揮發(fā)油(0.01%,干重)
      。葉和嫩枝中
      ,分離得5種黃酮類化合物結(jié)晶,其一為槲皮素
      ,其余4種為紫色杜鵑素甲
      、乙、丙
      、丁
      。揮發(fā)油中含6種以上的萜類成分。

      藥理作用 : ①止咳

      、祛痰作用紫杜鵑煎劑
      、紫杜鵑黃酮與甲素對小鼠止咳作用較好,揮發(fā)油較弱
      ,乙素不明顯(氨水噴霧引咳法)
      。甲素的止咳作用是中樞性的,作用部位在大腦以下(電刺激貓喉上神經(jīng)法)
      。黃酮能使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的量增加
      ;正常家兔腹腔注射0.16克/只(相當(dāng)于成人一天量),明顯抑制呼吸頻率
      ,并能對抗尼可剎米的呼吸興奮作用
      。②對大鼠實(shí)驗(yàn)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大鼠吸入二氧化硫產(chǎn)生慢性氣管炎后,應(yīng)用紫杜鵑注射液肌肉注射
      ,10天為一療程
      ,可使氣管纖毛-粘液流運(yùn)速度加快
      ,恢復(fù)到接近正常水平,病理切片上可見炎癥細(xì)胞浸潤明顯減少
      ,杯狀細(xì)胞數(shù)變化不明顯
      。③解痙作用煎劑及黃酮對離體家兔與豚鼠腸管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堿的作用。④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麻醉貓腹腔注射黃酮0.09克/公斤
      ,血壓緩慢輕度下降
      ,呼吸稍快。少數(shù)動(dòng)物心收縮加強(qiáng)
      ,多數(shù)無影響
      。腹腔注射0.08克/公斤,對在位貓心無明顯影響
      。對正常兔心電圖亦無影響
      。⑤其他煎劑對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zhì)有關(guān)
      ,其提取物及結(jié)晶則均無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菌
      、鼻病毒及腺病毒均無明顯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 : 鎮(zhèn)咳,祛痰

      。治慢性氣管炎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清涼解熱,散瘀
      。"②《廣西植物名錄》:"根皮:止咳祛痰
      。治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0.5~1兩(鮮者2兩)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采用紫花杜鵑的花、葉

      、嫩枝入藥
      ,制成片劑或煎劑。每日總藥量均為2兩(鮮)
      ,分2次飯后服
      ,10天為一療程。通過2921例的觀察
      ,一個(gè)療程的痊愈率15.1%(175例)
      ,顯效率34.1%(395例)
      ;二個(gè)療程的痊愈率為29.5%(521例),顯效率為34.6(609例)
      。此藥對鎮(zhèn)咳效果最好
      ,祛痰次之,平喘較差
      。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藥2~3天后即見不同程度的減輕
      。部分病例經(jīng)一個(gè)療程后停藥觀察,發(fā)現(xiàn)4~5天后癥狀有繼續(xù)減輕的趨勢
      。另據(jù)3148例的臨床觀察
      ,證明療程越長,療效越高
      ,1~4個(gè)療程的痊愈率依次為15.1%
      、29.5%、55.4%
      ,62.5%
      。藥用部分以花、葉
      、嫩枝的療效較高
      ,全株及梗均差。煎劑的療效優(yōu)于片劑
      。副作用有頭暈
      、口干、腹痛
      、便秘等
      ,多不嚴(yán)重,并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于療程結(jié)束后
      ,可見白細(xì)胞明顯減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
      ;血壓輕度降低
      ;多數(shù)病例心率減慢;對健康腎臟無明顯損害
      ;對肝功能亦無明顯影響
      ;少數(shù)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夢
      ,頭暈等現(xiàn)象
      ,但均不嚴(yán)重。亦可用紫花杜鵑1兩、矮地茶1兩
      、胡頹子葉1兩
      ,組成復(fù)方治療本病。將上藥煎煮濃縮制成60毫升糖漿
      ,每次20毫升
      。每日3次,飯后服
      。共觀察30例
      ,臨床治愈6例,顯效16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紫杜鵑

      拼音注音 : Zǐ Dù Juān

      出處 : 出自《廣東省攻克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資料選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的花

      、葉、嫩枝或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采收和儲(chǔ)藏:4~5月間采收花
      、葉、嫩枝
      ,鮮用或陰干
      ;夏、秋季挖根
      ,洗凈
      ,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地灌木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

      、福建
      、湖南、廣東
      、廣西
      、貴州。

      原形態(tài) : 常綠灌木

      ,高1-3m
      。多分枝,枝開展
      ,幼枝密被紅褐色糙伏毛
      。花芽卵圓形
      ,芽鱗密被長柔毛
      。葉二型;革質(zhì)
      ,簇生于枝頂
      ,春葉橢圓狀披針形
      ,長3-9cm,寬2-3cm
      ,頂端急尖或漸尖
      ,有短尖頭,基部楔形
      ,兩面稍生伏毛
      ;夏葉較小,橢圓形至倒卵形
      ,長2-4cm
      ,寬5-15mm,先端鈍或圓
      ,有短尖頭
      。基部楔形或微鈍
      ,表面深綠色
      ,近無毛,邊緣有睫毛
      ,背面綠白色
      ,疏生棕色糙伏毛。傘形花序頂生
      ,有花7-15朵
      ,花梗長6-15mm,密被有光澤的紅棕色糙伏毛
      ;花萼小
      ,杯狀或具不明顯的5細(xì)齒,密被細(xì)毛
      ;花冠漏斗型
      ,長1-1.8cm,淡紫色或暗紫色
      ,芳香
      ,先端5裂,裂片開展
      ;雄蕊5
      ,伸出花冠外,花絲白色
      ,無毛
      ;子房1,密生細(xì)毛,花柱細(xì)長
      ,超過雄蕊
      ,長達(dá)3cm。蒴果卵圓形
      ,長0.8-1.2cm
      ,成熟時(shí)褐色或暗褐色,密生長糙伏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4月,果期7-11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葉片多卷曲

      ,完整者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1-9cm
      ,寬1-3.5cm,先瑞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上面深綠色至灰綠色
      ,有稀疏毛茸
      ,下面淡綠色,散有多數(shù)紅棕色毛茸
      。主脈于下面突起
      ,側(cè)脈4-6對,于近葉緣處互相連接
      。葉柄長4-10mm
      ,密被黃棕色毛茸。近革質(zhì)
      。氣微,味微澀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xì)胞1列
      ,大小不整齊,柵欄細(xì)胞1-3列
      ,海綿組織中偶有草酸鈣簇晶
      ;葉中部主脈上下表皮具單細(xì)胞非腺毛,長26-46μm,維管束見成環(huán)
      ,韌皮部位于木質(zhì)部外側(cè)
      ,周圍纖維環(huán)包圍,中央髓部細(xì)胞壁厚。主脈下表皮內(nèi)側(cè)薄壁細(xì)胞中散有草酸鈣簇晶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xì)胞垂周壁平直
      。下表皮細(xì)胞垂周壁近平直或稍彎曲,氣孔密集
      ,不定式
      。上、下表皮均有多數(shù)非腺毛
      。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單細(xì)胞毛
      ,長40-300μm,直徑8-12μm;另一種為多細(xì)胞毛
      ,由10余個(gè)細(xì)胞組成
      ,長300-360μm,直徑30-40μm
      ,內(nèi)含紅棕色色素
      。毛基附近的表皮細(xì)胞具放射狀紋理。薄壁組織和海綿組織中散有草酸鈣簇晶
      ,直徑12-20μm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①取葉粗粉5g,加1g碳酸鈣
      ,加乙醇50ml
      ,水浴回流2h,殘?jiān)右掖?0ml
      ,回流1h
      ,合并濾液,取半量
      ,減壓濃縮至干
      ,殘?jiān)脽崴矗瑵饪s至5ml
      ,用乙酸乙酯提取
      ,經(jīng)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
      ,減壓濃縮至干
      ,殘?jiān)苡诩状?.5ml中,作供試品液
      ,另取金絲桃甙
      、槲皮素作對照品,分別點(diǎn)樣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
      ,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酸丙酮(16:10:5:1)展開8cm
      ,置紫外燈(254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俦A舻陌肓恳掖继崛∫海瑴p壓濃縮到5ml
      ,加等量蒸餾水
      ,再加入足量的乙酸鉛飽和水溶液,濾過
      ,濾液用硫酸鈉飽和水溶液脫鉛后
      ,濾過,濾液濃縮至5ml
      ,用氯仿熱提30min
      ,用無水硫酸鈉脫水,蒸干
      ,殘?jiān)苡诩状?.25ml中
      ,作供試品液,另以侵木毒素-1
      、莨菪亭作對照品
      ,分別點(diǎn)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己烷-甲醇-乙酸乙酯(5:1:4)展開20cm
      ,用10%三氯化銻氯仿液顯色
      ;置紫外燈(254nm)下檢視。照山白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滿山紅、烈香杜鵑
      、紫花杜鵑僅在與對照品莨菪亭相應(yīng)位置上
      ,顯相同的色斑。

      毒性 : 小鼠腹腔注射黃酮半數(shù)致死量為1.97g/kg(相當(dāng)于生藥739g/kg)

      。死前均呈抑制狀態(tài)
      。呼吸停止不久仍可摸及心跳。給貓黃酮0.5g/kg灌胃
      ,除趨向安靜
      、活動(dòng)減少外,48小時(shí)內(nèi)未見其他異常
      。狗每天給予0.12或 O.06g/kg灌胃,連續(xù)20天
      ,活動(dòng)減少
      ,比較馴服
      ,體重普遍減輕,肝
      、腎功能及血象等未見異常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黃酮,酚類

      ,有機(jī)酸
      ,三萜,多量鞣質(zhì)和揮發(fā)油(0.01%
      ,干重)
      。葉和嫩枝中,分離得到5種黃酮類化合物結(jié)晶
      ,其一為槲皮素(quercetin)
      ,其余4種為紫花杜鵑素甲、乙
      、丙
      、丁。揮發(fā)油中含6種以上的萜類成分[1]

      藥理作用 : 1.止咳

      、祛痰作用 紫杜鵑煎劑、紫杜鵑黃酮與甲素對小鼠止咳作用較好
      ,揮發(fā)油較弱
      ,乙素不明顯(氨水噴霧引咳法)。 甲素的止咳作用是中樞性的
      ,作用部位在大腦以下(電刺激貓喉上神經(jīng)法)
      。黃酮能使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的量增加;正常家兔腹腔注射0.16g/只(相當(dāng)于成人1天量)
      ,明顯抑制呼吸頻率
      ,并能對抗尼可剎米的呼吸興奮作用。2.對大鼠實(shí)驗(yàn)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大鼠吸入二氧化硫產(chǎn)生慢性氣管炎后
      ,應(yīng)用紫杜鵑注射液肌肉注射
      ,10天為一療程,可使氣管纖毛-粘液流運(yùn)行速度加快
      ,恢復(fù)到接近正常水平
      ,病理切片上可見炎癥細(xì)胞浸潤明顯減少,杯狀細(xì)胞數(shù)變化不明顯
      。3.解痙作用:煎劑及黃酮對離體家兔與豚鼠腸管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堿作用
      。4.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麻醉貓腹腔注射黃酮0.09g/kg,血壓緩慢輕度下降
      ,呼吸稍快
      。少數(shù)動(dòng)物心收縮加強(qiáng)
      ;多數(shù)無影響。腹腔注射0.08g/kg
      ,對在位貓心無顯著影響
      。對正常兔心電圖亦無影響。5.其他:煎劑對肺炎球菌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zhì)有關(guān)
      ,其提取物及結(jié)晶則均無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
      、鼻病毒及腺病毒均無明顯抑制作用

      炮制 : 凈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

      ;切制:將根除去雜質(zhì)
      ,洗凈,切片
      ,曬干

      鑒別 : 薄層層析: 取本品粉末10g,加碳酸鈣2g

      ,用95%乙醇80ml
      ,浸漬過夜,回流加熱2小時(shí)
      ,濾過
      。濾液減壓回收至干,加熱水溶解
      ,濾過
      ,水液以醋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20ml
      。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
      ,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減壓回收溶媒
      ,加甲醇定容至1ml
      ,供點(diǎn)樣。取硅膠G板
      ,以己烷-甲醇-醋酸乙酯(5:1:4)展開
      ,晾干后,置紫外燈(365nm)下觀察
      ,顯黃綠色熒光斑點(diǎn)
      ,氨熏后
      ,熒光加強(qiáng)。(示槲皮素)

      歸經(jīng) :

      ;大腸經(jīng)

      性味 : 微苦;辛

      ;性微溫

      注意 : 咳嗽初起

      ,若兼表證慎用。

      功能主治 : 祛痰止咳

      ;消腫止痛
      。主咳嗽多痰;氣喘
      ;跌打損傷
      ;對口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30g

      ;鮮品6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

      。采用紫花杜鵑的花、葉
      、嫩枝入藥
      ,制成片劑或煎劑。每日總藥量均為2兩(鮮)
      ,分2次飯后服
      ,10天為一療程。通過2921例的觀察
      ,一個(gè)療程的痊愈率為15.1%(175例)
      ,顯效率為34.1%(395例);二個(gè)療程的痊愈率為29.5%(521例)
      ,顯效率為34.6%(609例)
      。此藥對鎮(zhèn)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
      ,平喘較差
      。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藥2-3天后即見不同程度的減輕。部分病例經(jīng)一個(gè)療程后停藥觀察
      ,發(fā)現(xiàn)4-5天后癥狀有繼續(xù)減輕的趨勢
      。另據(jù)3148例的臨床觀察,證明療程越長
      ,療效越高
      ,1-4個(gè)療程的痊愈率依次為15.1%
      ,29.5%,55.4%
      ,62.5%
      。藥用部分以花、葉
      、嫩枝的療效較高
      ,全株及梗均差。煎劑的療效優(yōu)于片劑
      。副作用有頭暈
      、口干、腹痛
      、便秘等
      ,多不嚴(yán)重,并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于療程結(jié)束后
      ,可見白細(xì)胞明顯減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
      ;血壓輕度降低
      ;多數(shù)病例心串減慢;對健康腎臟無明顯損害
      ;對肝功能亦無明顯影響
      ;少數(shù)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夢
      ,頭暈等現(xiàn)象
      ,但均不嚴(yán)重。亦可用紫花杜鵑1兩
      、矮地茶1兩
      、胡頹子葉1兩,組成復(fù)方治療本病
      。將上藥煎煮濃縮制成60ml糖漿
      ,每次20ml,每日3砍
      ,飯后服
      。共觀察30例,臨床治愈6例
      ,顯效16例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清涼解熱,散瘀。2.《廣西植物名錄》:根皮:止咳祛痰

      。治慢性氣管炎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2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長生草
      、丹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