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溫,Y,中藥,艷山姜" />
    •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艷山姜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2:55:45

      拼音注音 : Yàn Shān Jiānɡ

      別名 : 玉桃

      、草扣
      、大良姜
      、大草蔻、假砂仁
      、土砂仁
      、草豆蔻

      出處 : 本品以玉桃之名始見于《植物名實圖考》,謂:“玉桃

      ,葉如芭蕉,抽長莖
      ,開花成串
      ,花苞如小綠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ㄩ_露瓣
      ,如黃蝴蝶花稍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备鶕?jù)上述及其附圖,應為現(xiàn)姜科植物艷山姜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艷山姜的根莖和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piniazerumbet(Pers.)Burtt.etSmith[CostuszerumbetPers.;Alpiniaspeciosa(Wendl.)K.Schurn.]采收和儲藏:根莖全年均可采
      ,鮮用或切片曬干。果實將熟時采收
      ,烘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頭、地邊

      、路旁及溝邊草叢中
      ,常栽培于房前屋后及庭園供觀賞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地

      原形態(tài) : 艷山姜,多年生常綠草本

      ,高1.5-3m
      。葉大
      ,互生
      ;葉柄長1-1.5cm
      ;葉舌長5-10mm,外被毛
      ;葉片披針形
      ,長30-60cm,寬5-15cm
      ,先端漸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頭,基部漸狹
      ,邊緣具短柔毛
      ,兩面均無毛。圓錐花序呈總狀花序式
      ,下垂
      ,長達30cm,花序軸紫紅色
      ,被絨毛,分枝極短
      ,每一分枝上有花l-2朵
      ;小苞片橢圓形,長3-3.5cm
      ,白色,先端粉紅色
      ,蕾時包裹住花,無毛
      ;小花梗極短
      ;花萼近鐘形,長約2cm
      ,白色
      ,光瑞粉紅色
      ,一側(cè)開裂
      ,先端2齒裂;花冠管較花萼為短
      ,裂片長圓形
      ,長約3cm
      ,后方的1枚較大,乳白色
      ,先端粉紅色;側(cè)生退化雄蕊鉆狀
      ,長約2mm
      ;唇瓣匙狀寬卵形,長4-6cm
      ,先端皺波狀
      ,黃色而有紫紅色紋彩
      ;雄蕊長約2.5cm
      ;子房被金黃色粗毛;腺體長約2.5mm
      。蒴果卵圓形
      ,直徑約2cm,被稀疏的粗毛
      ,具顯露的縱向條紋,先端常冠以宿萼
      ,熟時朱紅色
      ;種子有棱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6月
      ,果期7-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果實呈球形

      ,兩端略尖,長約2cm
      ,直徑1.5cm
      ,黃棕色,略有光澤
      ,有10數(shù)條隆起的縱棱
      ,頂端具一突起
      ,為花被殘基
      ,基部有的具果柄斷痕。種子團瓣排列疏松
      ,易散落
      ,假種皮膜質(zhì)
      ,白色
      。種子為多面體
      ,長4-5mm,直徑3-4mm
      。味淡
      ,略辛。顯微鑒別:2.1.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細胞類方形
      。下皮為2-3列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
      ,切向排列
      ,內(nèi)含黃褐色物,色素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胞
      ,其中散有類圓形油滴
      ;內(nèi)種皮為1列柵狀石細胞,棕黃色
      ,內(nèi)壁及側(cè)壁極厚,胞腔小
      ,內(nèi)含硅質(zhì)塊
      。外胚乳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粉末特征:灰棕色
      。①假種皮細胞較大
      ,常成團;單個細胞呈紡錘形
      ,有的呈橢圓形,末端多修大
      ,腔胞中含顆粒狀物
      。②皮表皮細胞呈多角形
      ,常見下皮細胞與之重疊
      。③下皮細胞壁薄。④.石細胞多用狀或類圓形
      。⑤油細胞較大,卵圓形
      ,含棕色物

      化學成分 : 種子含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

      ,即2′,4′-二羥基-6′-甲氧基查耳酮(2′
      ,4′-dihydroxy-6′-methoxychalcone),山姜素(alpinetin)即7-羥基-5-甲氧基黃烷酮(7-hydroxy-5-methoxyflavanone
      。根莖含龍腦(borneo1)
      ,肉桂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樟腦(camphor)
      ,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
      ,桉葉素(l,8-cineole)
      ,對-聚傘花素(p-cymene),α-側(cè)柏烯(α-thujene)
      ,香檜烯(sabinene)
      ,檸檬烯(limo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
      , 4-松油醇(4-terpineol)
      ,二氫-5,6-去氫卡瓦胡椒素(dihydro-5
      ,6-dehydrokawain),5
      ,6-去氫卡瓦胡椒素(5
      ,6-dehydrokawain),β-谷甾醇(β-sitostosterol)
      ,小豆蔻查耳酮
      ,山姜黃,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
      ,2′羥基-4′,6′二甲氧基二氫查耳酮(2′-hydroxy-4′
      ,6′-dimethoxydihydrochalcone)
      ,2′-羥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2′-hydroxy-4′
      ,6′-dimethoxychal-cone)
      ,8(17),12-半日花二烯-15
      ,16-二醛[labda-8(7l)
      ,12-diene-15,16-dial]
      ,棕櫚酸-β-谷甾醇酯(β-sitoteryl palmitate)
      ,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由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山萮酸(behenic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和二十烷醇(l-eicosanol)
      、二十二烷醇(1-docosanol)
      、二十四烷醇(1-tetracosanol)、二十六烷醇(1-hexacosanol)組成的混合酯
      ,氯化鉀(KCI),二氫黃卡瓦胡椒素(dihydrovokawain)B
      ,黃卡瓦胡椒素(flavokawain)B
      ,15
      ,16-雙去甲半日花-8(17)
      ,11-二烯-13-酮[15
      ,16-bisnor-labda-8(17),11-dien-13-one]

      藥理作用 : 大草蔻葉的水

      、醇提取物能抑制離體蛙心,收縮離體豚鼠腸管
      ,對蟾蜍腹直肌無作用,對小鼠毒性很小

      鑒別 :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10ml

      ,浸過夜,濾液為棕黃色
      。置紫外燈(365nm)觀察
      ,顯黃白色熒光
      。滴加5%香草醛-濃硫酸
      ,顯紫色至暗紫色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15ml
      ,浸2小時
      ,濾過;濾液揮盡乙醚
      ,殘渣加甲醇0.5ml溶解
      ,作供試品溶液。另取飛照品龍腦加無水乙醇制成每lml含20mg的溶液和龍腦酸乙酯加無水乙醇制成10%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
      。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和對照品溶液各3μl,點于同一硅膠G層析板上
      。用正己烷-乙酸乙酯(85:b5)展開
      ,展距15cm。取出后噴2%香草醛硫酸溶液
      ,105℃烘10分鐘
      。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 : 味辛;澀

      ;性溫

      功能主治 : 溫中燥濕

      ;行氣止痛;截瘧
      。主心腹冷痛
      ;胸腹脹滿;消化不良
      ;嘔吐腹瀉;瘧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種子或根莖 3-9g
      ;種子研末,每次1.5g
      。外用:適量
      ,鮮根莖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2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
      、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
      、生肌草、石中珠
      、巖浮萍
      、豬毛七、水豬毛七
      、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1.《別錄》云:“石長生
      ,生咸陽山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本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浦参锷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羊咪青
      、青心草
      、臭大青、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
      ,以帶頸的頭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