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ù Tou
別名 : 蹲鴟(《史記》),芋魁(《漢書(shū)》),芋根(《漢書(shū)》顏師古注),土芝(《別錄》),芋奶(《種芋法》),芋艿(《中國(guó)醫(yī)學(xué)大辭典》)。
出處 : 《本草衍義》
來(lái)源 : 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塊莖。8~9月間采挖,去凈須根及地上部分,洗凈,曬干。其中間母根(塊莖)俗稱(chēng)芋頭,旁生小者為芋子。
生境分布 : 我國(guó)南方及華北各省,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卵形至長(zhǎng)橢圓形的塊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常4~6片簇生 化學(xué)成分 : 塊莖含蛋白質(zhì)1.75~2.3% 歸經(jīng) : 《本草求真》:"入腸 性味 : 甘辛,平 注意 : ①陶弘景:"生則有毒 功能主治 : 消疬散結(jié)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瘰疬不論已潰未潰:香梗芋艿(揀大者)不拘多少。切片,曬干,研細(xì)末,用陳海蜇漂淡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ù Tou 別名 : 蹲鴟、芋魁、芋根、土芝、芋奶、芋渠、狗爪芋、百眼芋頭、芋艿、毛芋、水芋 英文名 : Fruit of Dasheen 出處 : 出自《本草衍義》1.《唐本草》:芋有六種 來(lái)源 :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根莖 生境分布 : 我國(guó)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shù)小球莖,褐色,具纖毛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富溫暖濕潤(rùn)氣候 性狀 : 性狀鑒別 報(bào)名呈橢圓形、印圓形或圓錐形 化學(xué)成分 : 根莖含蛋白質(zhì)(protein)1.75-2.3%,淀粉(starch)69.6-73.7%,灰分(ash)1.17-1.68%,脂類(lèi)(lipid )0.47%-0.68%,鈣0.059%-0.169%磷0.113%-0.274%,鐵0.0042%-0.0050%。另含多糖,主要成分有葡萄糖(glucose)及小部分半乳糖(galact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味甘;辛;性平 注意 : 1.陶弘景:生則有毒,薟不可食。2.《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動(dòng)宿冷。3《本草衍義》:多食滯氣困脾。 功能主治 : 健脾補(bǔ)虛;散結(jié)解毒。主脾胃虛弱;納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塊;腫毒;贅疣;雞眼;疥癬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0-120g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寬腸胃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2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