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Zǐ Mò Lì Gēn
別名 : 入地老鼠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塊根 生境分布 : 全國大部地區(qū)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紫茉莉(《草花譜》)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氨基酸、有機酸及大量淀粉 藥理作用 : 根含樹脂,對皮膚 性味 : 甘苦 功能主治 : 利尿,瀉熱,活血散瘀。治淋濁,帶下,肺勞吐血,癰疽發(fā)背,急性關(guān)節(jié)炎。①《綱目拾遺》:"去風(fēng),活血。治乳癰,白濁。"②《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利小便,消水腫。"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婦女紅崩、白帶,疔癀,損傷及接骨。"④《南寧市藥物志》:"解熱,緩下,破瘀,調(diào)經(jīng)。治肺勞咳血。"⑤《四川中藥志》:"治勞傷體瘦,頭昏目眩,五淋及女子崩帶。"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淋濁、白帶:白花紫茉莉根一至二兩(去皮,洗凈,切片)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ǐ Mò Lì Gēn 別名 : 白花參、粉果根、入地老鼠、花粉頭、水粉頭、粉子頭、胭脂花頭、白粉根、白粉角 出處 : 1.《花鏡》:紫茉莉,本不甚高,但婆娑而蔓衍易生。結(jié)實頗繁,春間下子即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dix Mirabilis Jalapae采收和儲藏:在播種當(dāng)年10~11月收獲。挖起全根,洗凈泥沙,鮮用,或去盡蘆頭及須根,刮去粗皮,去盡黑色斑點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溝邊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在略有蔭蔽處生長更好 性狀 : 性狀鑒別 很長圓錐形或圓柱形,有的壓扁 化學(xué)成分 : 紫茉莉根含蛋白質(zhì)[1] 藥理作用 : 本植物報所含樹脂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1] 性味 : 甘;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活血。主熱淋;白濁;水腫;赤白帶下;關(guān)節(jié)腫痛;癰瘡腫毒;乳癰;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復(fù)方 : ①治淋濁、 白帶: 白花紫茉莉根一至二兩(去皮,洗凈,切片),茯苓三至五錢。水煎,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②治白帶: 白胭脂花根一兩,白木槿五錢,白芍五錢。燉肉吃。(《貴陽民間藥草》)③治紅崩: 紅胭脂花根二兩,紅雞冠花根一兩,頭暈藥一兩,兔耳風(fēng)五錢。燉豬腳吃 各家論述 : 1.《綱目拾遺》:去風(fēng),活血。治乳癰,白濁。2.《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利小便,消水腫。3.《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婦女紅崩、白帶,療癀,損傷及接骨。4.《南寧市藥物志》:解熱,緩下,破瘀,調(diào)經(jīng)。治肺勞咳血。5.《四川中藥志》:治勞傷體瘦,頭昏目眩,五淋及女子崩帶。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中華本草》:紫茉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