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香絲草 來源 : 菊科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 (L.) Cronq.[Erigeron crispus Pourr.;E. linifolius Willd.],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 江蘇 化學(xué)成分 : 含甾醇、膽堿、槲皮素及揮發(fā)油。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去濕,行氣止痛 用法用量 : 3~4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ě Tánɡ Hāo 別名 : 小山艾、小加蓬、火草苗、蓑衣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香絲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onyza bonariensis (L.) Cronq. [Drigeron bonariensis L.; E. linifolius Willd.; E. crispus Pourr.]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鮮用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田野及山坡草地。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臺(tái)灣、河南 原形態(tài) : 香絲草 一年生或二年草本,高30-70cm。根紋錘形,具纖維狀根。莖直立,全體被有開展性的細(xì)軟毛,上部常分枝。單葉互生;基部葉披針形,長6-10cm,寬約1.5cm 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咖啡酸(caffeic acid),芹菜素(apigenin),金圣草素( chrysoeriol),木犀草素(luteolin),刺槐素(a-cace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acid),洋薊素(cynarin),3,5-二咖啡酰奎寧酸(3,5-dicaffeoylquinic acid),4,5-二咖啡酸奎寧酸,3,4-二咖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鼘幩?東莨菪甙(scopoletin),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二氫芥子醇(dihydrosinapyl alcohol),黃決明素(Chryso-obtusin),白術(shù)內(nèi)酯(butenolide) I,大牻牛兒素(germacrane),反-毛葉醇內(nèi)酯(trans-lachnophyllum lactone)順-毛葉醇甲酯(eis-lachnophyllummethyl ester)。 性味 : 味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2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4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紫青藤
下一篇:
紫青藤根
《中華本草》:野塘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