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拼音注音 : Zhè Gū Zhī
別名 : 鷓鴣脂膏(《綱目》) 出處 :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為雉科動(dòng)物鷓鴣的脂肪。 原形態(tài) : 動(dòng)物形態(tài)詳"鷓鴣"條。 功能主治 : 《本草圖經(jīng)》:"其脂膏手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Zhè Gū Zhī 別名 : 鷓鴣脂膏 英文名 : Chinese francolin fat, Partridge fat 出處 :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雉科動(dòng)物鷓鴣的脂肪。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采收和儲(chǔ)藏:宰殺后剖腹取脂肪,熬油,放冷后備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棲于山地灌叢和草叢中主食谷粒、豆類及其他植物的種子,亦兼吃昆蟲。資源分布:分布我國(guó)南部各地。 原形態(tài) : 鷓鴣,體長(zhǎng)約30cm。嘴短,雄者黑色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性味 : 辛;甘;溫 功能主治 : 潤(rùn)膚。主皮膚皸裂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本草圖經(jīng)》:其脂膏手,令不龜裂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鷓鴣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