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ě Xiānɡ Máo
別名 : 香茅、香茅草
出處 : 《廬山中草藥》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夏 生境分布 : 生山坡草地。分布安徽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根須狀。莖高30~90厘米,直立,節(jié)上常被白色柔毛。葉鞘光滑,基部破裂反卷,內(nèi)面呈紅棕色;葉片線形,長12~40厘米,寬3~4毫米;佛焰苞片長1.7~2.5厘米。偽圓錐花序稀疏,狹窄,長18~35厘米;總狀花序?qū)\生,帶紫色,長1~2厘米,穗軸節(jié)間長3~3.5毫米;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基盤具微毛;內(nèi)稃缺;雄蕊3;有柄小穗長4~6毫米,柄上具白色柔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平喘,止咳,消炎,止痛,止瀉,止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兩。 復(fù)方 : ①治急、慢性支氣管炎:野香茅重蒸餾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兩次,每次注射2~4毫升。②治老年慢性氣管炎:野香茅一至二兩,松果一兩,魚腥草一至二兩。煎服。③治心胃氣痛:野香茅一至二兩。水煎服。④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錢。開水沖服。⑤治水瀉:野香茅一兩,炒米一兩。水煎服。③治風(fēng)腫: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ě Xiānɡ Máo 別名 : 五香草、香茅、香茅草 英文名 : Herb of Goering Lemongrass 出處 : 出自《廬山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A. Camus [Andropogon goeringii Steud.]采收和儲藏:夏、秋兩季,于陰天或早晨采割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 原形態(tài) : 橘草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可達1m左右,稈叢生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復(fù)方 : ①治急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36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華本草》:野香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