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Hēi Tǎ Zǐ Gēn
別名 : 油柿根(《分類草藥性》)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 生境分布 : 生于山邊 原形態(tài) : 福州柿,又名:黑塔子、黑丁香、野油柿 性狀 : 干燥根長30~40厘米 性味 : 《四川中藥志》:"味苦澀 注意 : 《重慶草藥》:"體弱有寒者忌用 功能主治 : 清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 : ①治腸風(fēng)下血:黑塔子根四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Hēi Tǎ Zǐ Gēn 別名 : 油柿根 出處 :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烏柿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采收和儲藏:9~11月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或半常綠小喬木,高10m左右。樹冠開展,多枝,有刺;枝圓筒形,深褐色至黑褐色,散生近圓形小皮孔,小枝纖細,有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4mm,有微柔毛;葉薄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長4-9cm,寬1.8-3.6cm,兩端鈍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或長條形,有的略彎曲,長30-40cm,直徑1-2cm,有的數(shù)股分枝,具細須根。表面黑褐色 性味 : 苦;澀;性微寒 注意 : 《重慶草藥》:體弱有寒者忌用。 功能主治 : 清肺熱;涼血止血;行氣利水。主肺熱咳嗽;吐血;腸風(fēng);痔血;水膨腹脹;瘡癤;燒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腸風(fēng)下血: 黑塔子根四兩,牛奶子很二兩,落地金錢二兩,葛菌二兩。燉豬大腸服。 (《重慶草藥》)②治內(nèi)外痔瘡: 黑塔子根 各家論述 : 1.《分類草藥性》:治氣疾,丹停,臌脹。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涼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黑塔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