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āo ér Shǐ
別名 : 貓屎瓜
來源 : 木通科貓兒屎屬植物貓兒屎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以根及果實入藥 性味 : 甘、辛,平。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祛風(fēng)除濕。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 用法用量 : 根或果0.5~1兩,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取濃汁外搽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āo ér Shǐ 別名 : 貓屎瓜、貓兒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都哥桿(苗名)。 出處 : 《貴州草藥》 來源 : 為木通科植物矮杞樹的根。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陰山坡或山溝的雜木林下。分布云南、廣西、貴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落葉灌木,高達6米。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無托葉;小葉13~25,對生,卵圓形或矩圓形,長5~1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葉柄無毛。圓錐花序頂生 性味 : ①《貴州草藥》:"甘辛 功能主治 : ①《貴州草藥》:"清肺止咳,驅(qū)風(fēng)除濕。治肺癆咳嗽,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②《陜西中草藥》:"根及果實清熱解毒。治肛門爛,陰癢,疝氣。"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āo ér Shǐ 別名 : 貓瓜 英文名 : Root of Farges Decaisnea 出處 :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貓兒屎的根或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采收和儲藏: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坡 原形態(tài) : 貓兒屎 落葉港口木或小喬木,高2-7m 歸經(jīng) : 歸肺;肝經(jīng) 性味 : 甘辛;辛;性平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清肺止咳。主風(fēng)濕痹痛;肛門濕爛;陰癢;肺癆咳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取濃汁搽患處。 各家論述 : 1.《貴州草藥》:清肺止咳,驅(qū)風(fēng)除濕。2.《陜西中草藥》:根及果實清熱解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中藥大辭典》:貓兒屎
《中華本草》:貓兒屎